-
日期: 2023-11-06 | 来源: 极昼 | 有0人参与评论 | 字体: 小 中 大
如此,研究生们逐渐认为给老师做事是应当的。在某二本院校读文学专业的吴珑,一直没想过换导师,觉得这是件大事。她说,导师看重自己的前途,让学生帮他干很多关乎他事业的杂活,做不到位会被批评。因为不肯担保干活不出错,导师指责她“做事不认真,不值得托付”,一个月都没联系她。
为了成功换导师,今年10月初,当导师再次指责她时,她策划了一次矛盾爆发。她拒接电话,在微信上逐字逐句反问,直到拿到聊天记录。她找到学院,坐下后就开始哭,说给老师们添麻烦了,但实在没有办法了。她打听过,相关老师吃软不吃硬,她要尽量示弱,表达对他们的信任,少提导师方的过错。因为有“策略”,她幸运地在几天之内转出原师门。
更多学生选择顺从和忍耐: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天下乌鸦一般黑。小A的同门师兄为了顺利拿到毕业证,怕惹了导师后患无穷,被骂时都是沉默应对。社交平台的评论区里,吐槽中只有个别在分享转导师成功的经验:要礼貌、严谨地措辞,给学院老师哭诉,在申请书上只写个人的原因。而面对访谈邀请,大部分学生害怕暴露,拒绝了。
一个学生物的学生说想退学,压力大到常常哭,导师不让考六级、去健身,说浪费时间。打算转走时,原导师各种为难,还给新导师施压,闹到学院的学术委员会,拉扯了一个学期。有女生想转导师,被辅导员、副院长阻拦,最后患上抑郁症,被延毕后才成功。有人直言,导生关系的问题当下解决不了,要是被发现还会像同学一样被导师恶意针对。
某研究生的转导师申请表。讲述者供图
研三女生丁雨就陷入曲折的道路上。一天,师门的小群里突然冒出导师的消息:我累了,你们走吧,转导师吧,反正我说的话你们永远只听20%。丁雨和同门都没回复,“感觉像谈恋爱一样”,两人下定决心要逃——当即找到学院说要换导师。辅导员说,忍忍就过去了,你们老师只是让你们去哄哄她,道个歉。但真想转的话,要新老师同意。
两个女生又分头去找新老师。学院里老师间明争暗斗,她不敢找导师的死对头,有些老师连课都没上过。丁雨筛选下来就两个可选项。第一个老师明确拒绝,第二个对丁雨的论文给出了建议,最后说:你来找过我,不要告诉你的导师。
同门那边也失败了。丁雨清楚,导师在学院里政治身份和学术地位都高,老师们都有顾虑。过了两天,导师又让她俩干活,仿佛那句“我累了”从来没说过。
按《她为什么换了导师》的理论化描述,研究生对导师存在“认同危机与情感淡漠”。导师拥有绝对的优势和决定权,学生感觉不到平等和对话。而学生怀疑导师的专业能力,在学术之外又缺乏情感交流。
导师也是女性,但丁雨不愿和她多聊其他话题。一次,师门洗了水果迎接参观,导师嫌摆盘不好看,说,你们这样怎么为人妻为人母?中秋节,导师拿来一个大月饼,师兄拿刀切,导师嫌其余人不帮忙,又说,你们就是这样做人的?四五个人赶紧站起来,围在师兄身边看,抢着递纸。
丁雨去找过心理咨询。去年压力大得受不住,开组会前一周就开始焦虑失眠,每晚上床后生躺三个小时。肠胃不好,长期要喝中药调理。但她只跟导师稍微提及一下,以此躲避些杂活,不敢说太严重,也不能说心理有问题,否则导师告到学院,自己要被休学。
面对心理咨询师,她哭了很久。对方劝她,大学就是一个小社会,要放弃学生思维,真正将老师当成老板。
困在机制里的导师
“老师就觉得帮我找了个实习,然后我背叛了她,我去做别的学科了……她就是这样,就是太喜欢控制学生。她喜欢学生完全按照自己的想法来……然后她就说‘我不关心你毕业以后当什么老师,现在我们先把开题这个事情解决了。’”- 新闻来源于其它媒体,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
原文链接
原文链接:
目前还没有人发表评论, 大家都在期待您的高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