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期: 2023-11-14 | 来源: 冰点周刊 | 有0人参与评论 | 字体: 小 中 大
视觉中国供图
“最能治愈我的,就是上课”
凡事要留痕,也成为班主任们身上的“微负担”。
“一线教师愿意为教育事业奋斗终生,但实在是被形式主义所累。”张荃说,找孩子谈心谈话,要把谈心内容写下来;关注公众号、下载App的任务完成了,还需要截图上传。
一所乡村小学的班主任告诉记者,在她所在的学校,班主任兼职保安,每天早上,要换上保安服在校门口守着,并拍照上传留档;放学继续在校门口当保安,目送孩子放学回家,继续拍照留档;假期要每天在家长群发安全提醒,并截图上传。
“反正现在什么都得留痕,免得出了什么事情找上你说不清楚。”张荃无奈地说,“为什么我的头上不长一个摄像头?”
各式各样纷至沓来的非教学任务,让四川一所小学的校长高霖觉得,“世界上所有的事(好像)都能关系到我们。”
而在所有的非教学任务中,他最为无奈的是安全管理方面的任务,“安全第一,教学第二”。由于相关任务过多,这所学校不得不设置“安全办主任”一职。
“安全办主任要上传下达各种文件,填各种报表,做各种方案预案、各种制度。出一个事情一个制度,制度非常多。”高霖说,比如防火、防溺水、防磕碰、防传染病、防高坠、防食物中毒,等等。
没有教师愿意主动承担这项任务,高霖只好安排一位去年新来的女教师担任。“她最年轻,看起来还比较活跃。”除了安全办主任一职,她还需要教两个班级的数学课。
然而没过多久,那位年轻的女教师就不干了。高霖说,动不动就有人来检查,检查就需要准备各式各样的材料,有时需要全体动员,有时还要在网上填报资料,“300多项,一般的人都摸不着头脑,光填报这个就把教师搞得精疲力尽。”
高霖记得,那一阵子,那位姑娘整天不高兴,脸上也没什么笑容,他担心她出现了心理问题。后来,高霖只好减少她的代课时间,让她只教一个班的数学,那位姑娘的情况才慢慢好转,但安全办的工作仍在继续。
2022年3月2日,北京师范大学中国教育与社会发展研究院发布的《全国“双减”成效调查报告》显示:教师工作压力和负担加重。这项调查抽取了全国各地3564所学校的两万余名教师,70.9%的教师呼吁减轻非教学负担。
“当教师的本职工作被非教学任务占去一大半时,牺牲的不仅是时间,更有心情,甚至是对教师这一职业的认同感。”李镇西说,“教师不怕苦不怕累,怕的是无效、无意义的苦和累。”
张荃自以为是一个心理比较强大的人,但也经历过很多次崩溃。最近,让张荃感到崩溃的是,她所在的城市正在创建文明城市,她需要每周选择一个上午或下午,到校门口打扫卫生,并被要求背诵“创建文明城市应知应会知识”,参加相关考试。
“最能治愈我的,就是上课,其他的,尤其是这些杂事,我希望离我越远越好。”张荃说,她从小的梦想就是当一名教师,她一直觉得,当班主任最能够把自己的教育理念传递给学生。
然而,接受采访的两位校长都发现,在非教学任务越来越重的情况下,学校教师的心理问题正在浮出水面。
何卫公告诉记者,教师们也变得很焦虑,有时候情绪很烦躁,一些教师陆续出现心理问题,寻求心理干预,甚至选择辞职不再教书。但他有时也感到爱莫能助,自己也很茫然。“大家都没办法把精力安安心心用到教育教学上,教学质量就受影响。”何卫公说。- 新闻来源于其它媒体,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
原文链接
原文链接:
目前还没有人发表评论, 大家都在期待您的高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