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期: 2023-11-17 | 來源: 新周刊 | 有0人參與評論 | 字體: 小 中 大
截至2022年11月,知乎已經打造出100位收入超100萬元的鹽選作者,並且宣稱將在未來叁年內再多打造400位。然而目前,隨著越來越多的人湧入平台創作小說,流量的分配開始捉襟見肘。
絲絲是今年夏天才開始在知乎寫小說的,她的第壹篇作品當月獲得了3000贊,收入也只有3000元。但這已經是她收入最多的作品,此後,絲絲又試著寫了兩篇,壹篇稿費只有60元,另壹篇雖然還沒有出稿費單,數據也並不比前壹篇好。
“第壹篇有其他作者朋友幫我估算稿費,都說可能有伍六千塊,實際上少多了。她們說,最近幾個月知乎的流量跟稿費都越來越少了。”絲絲說。
許多作者感覺流量正在下降。(圖/小紅書截圖)
山楂目前已是圈子裡小有名氣的“大佬”,有時會在小紅書上更新自己的寫作經驗,也會幫其他作者估算稿費。但即便是她,也對流量的變化有所感知。“平台都會有意‘造神’的。流量更多地向頭部作者傾斜了,所以中小作者會覺得流量下滑。”
在傳統網文平台,作者只需要努力碼字、被編輯看中、登上榜單即可,實在不行,也能靠堅持日更混個全勤獎。但短故事平台大部分以推薦機制為主,而稿費與閱讀量強掛鉤的機制,必然會增加作者們的數據焦慮。
為了讓數據更好,他們有許多技巧——或者說,玄學。
“選問題要選1000個關注以下、400個回答以下的,而且要看最新發布的回答有沒有獲得幾拾上百的贊同,這樣才能保證你的回答有壹定曝光。”
“不要頻繁刪除內容,也不要同時發超過3個回答,否則會被限流。”
“就算讀者催得再急,也不要貿然更新,否則剛起來的流量就會斷掉。”
為了讓數據“起來”,不少作者還會專門換上玄學頭像,是壹個寫著“起量”的符咒,或者是壹個頭頂綠葉的老頭。沒有人能解釋為什麼是這個老頭,但他好像“真的”有用。在小紅書上,你也能刷到不少作者的ID叫“月入x萬再改名”“不上鹽選不改名”。
知乎作者的頭像玄學。(圖/小紅書截圖)
事實上,盡管付費會員數在增長,但知乎月活用戶的數量卻沒有太大變化,從2021年到今年壹直維持在1億人左右。平台的“流量焦慮”可能比作者們更甚,由此也發展出了另壹個專門用於引流的產業。
贰、推廣與盜版的灰色地帶
當大量作者湧入,風口縮小成為必然,但作者們並不坐以待斃,而是從站外引流“自救”。
在短視頻平台,有壹類“推文博主”通過專門的小程序領取推廣任務,使用AI將付費小說的部分內容制作成短視頻,以此吸引想看後續的讀者到小說平台,每當有人開會員,博主就能收到提成。-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
-
原文鏈接
原文鏈接:
目前還沒有人發表評論, 大家都在期待您的高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