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期: 2023-11-17 | 來源: 新周刊 | 有0人參與評論 | 字體: 小 中 大
然而注意力變現也沒那麼容易,當平台想要增加付費會員制時,消費者未必都會買賬。尤其是在被盜版寵了多年的簡中網民眼中,“免費”幾乎是寫在基因裡的天經地義,而以純文字為主的小說,盜取門檻幾近為零。
而對於創作這些短故事的人來說,當他們的作品被放入同壹個流量池中,想要競爭讀者有限的注意力,或許就不得不迎合算法,寫更熱門的題材、更炸裂的內容、更反常的套路,但能脫穎而出的人終歸是極少數,大多數人都會淪為壹個檔次的“平庸之輩”。
這樣的模式下,創作者的收入會如何分化,我們已經在音樂平台見證了:Spotify中,前1%的音樂人占據了平台90%的收聽量,而剩余的人每年只能獲得不到200美元的收入。
這甚至還不是金字塔最底端。
在圍城之外,還有許多人無法與平台簽約,便選擇退而求其次,以每篇百元左右的價格,把作品賣給第叁方機構,這些機構再通過與網文平台合作發稿分壹杯羹。有時,作者也會遇到作品在第叁方賬號上爆了,而自己卻不能得到任何分成的情況。
談及網文作者如何破局時,幾位受訪作者都向新周刊提到了壹句圈內流行的話:“文好可破。”只要作品寫得好,就不怕不會被推薦。
但除了算法,誰還能定義何為好文?
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新周刊(ID:new-weekly),作者:阿瑞,編輯:DR-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
-
原文鏈接
原文鏈接:
目前還沒有人發表評論, 大家都在期待您的高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