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期: 2023-11-25 | 来源: 知识分子 | 有0人参与评论 | 字体: 小 中 大
结论
通过调查实验的方法,我们可以认为生育规范具有可变性,人们对于他人生育可能性的评估会随着资源与条件的不同而呈现出不同的取值。即使在同一个时点,人们对于应该生育几个子女、生育可能性上的态度也存在一种潜在的心理模式,会根据假设场景的变化而有所区别。因此,在未来关于生育态度与规范的研究中,应该结合随机实验、锚定法等测量方式,更好地揭示人们生育观念的形成过程与内在心理机制。
经济资源与照料资源都有助于当前中国育龄人群的生育潜力提升。家庭照料的价值不可忽视,但也并不意味着不能被市场化照料资源所取代。根据研究结果,人们对祖辈提供育儿照料的支付意愿低于优质低价的市场化育儿服务,这可能因为长辈介入有时会产生代际间育儿态度和分工上的冲突(肖索未,2014)。而随着中国延迟退休政策的推行,祖辈照料的可能性也有所减少,也更加需要市场化的育儿服务进行补充。此外,在当前中国的生育规范中,男孩偏好业已式微,人们认为并不应该为了满足对于子女性别的偏好而负担更多的养育成本。
由于不同的资源条件对不同群体的生育潜力具有差异化的激励效果,在未来政策制定中,也应该更具有针对性,尤其是关注作为生育主体和直接承担生育成本的女性群体。我们也期待未来研究在实验情境构建上可以纳入更多的因素,如工作家庭冲突情况、生育友好氛围、配偶支持等。- 新闻来源于其它媒体,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
原文链接
原文链接:
目前还没有人发表评论, 大家都在期待您的高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