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期: 2023-11-25 | 来源: 经济观察网 | 有0人参与评论 | 字体: 小 中 大
住院第一天,李辰带着自己从外面买的多西环素询问医生是否能用,医生表示,如果检测不出支原体阳性不能服用。女儿只能继续输阿奇霉素,此时李辰女儿已口服了4天阿奇霉素,输了3天阿奇霉素。医生说由于左肺实变稍重,可能要洗肺。
李辰把全部希望都寄托在新一次的支原体检测结果上,“支原体前期很难检测出来,检测不出来医院可能就不用环素类药物,也可能无法做灌洗。”
在焦急等待中,11月23日下午3点,支原体结果出了——阳性,终于确诊。医生给孩子立即吃了多西环素,并预约了第二天洗肺。这一天,李辰女儿的体温也回归37°C左右。
晁爽说,在临床上,医生会结合临床表现与检验结果进行用药。阿奇霉素是治疗支原体感染的一线药物,如果医生判断患儿出现了耐药,会换新型四环素类抗菌药物(包括米诺环素和多西环素等)。新型四环素类药物仅适用于8岁以上儿童。8 岁以下儿童使用属超说明书用药,需充分评估利弊,并取得家长知情同意。
据国家卫生健康委发布的《儿童肺炎支原体肺炎诊疗指南(2023年版)》,对阿奇霉素耐药的支原体肺炎是指,患儿经过大环内酯类抗菌药物(包括阿奇霉素)正规治疗72小时,仍持续发热,临床征象及肺部影像学无改善或呈进一步加重者。
社区医院分流效果初显
三甲医院儿科门诊拥挤的同时,社区医院儿科也不清闲。
11月24日上午10点半,朝阳区八里庄街道卫生服务中心的儿科门诊外有5个患儿家庭在等待。一位70多岁的老人坐在走廊长椅上等着医生叫号,儿媳带着感冒的孙子在楼下院子晒太阳。她们是20分钟前来到这里,很容易挂上了号。
“相比于儿童医院和儿研所排长队,这里已经很好了。”老人说。
这是她们第一次来社区医院,以前基本都带孩子去儿研所瞧病。这次看到身边感冒的孩子太多了,预计到儿研所肯定拥挤,也担心孩子去那里交叉感染。
三里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儿科门诊外也有不少患儿,到中午12点时医生还没结束上午门诊。坐诊医生告诉记者,她是社区医院外聘来的儿科专家,近一周明显感到接诊的呼吸道疾病患儿增多了不少。
在望京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下午1点前就已有不少孩子等在门诊室外。一位家长说,孩子只是有点咳嗽,带过来只花了10分钟就看上了病,相比于去儿研所排队七八个小时,这里方便多了。
晁爽建议,家长要给疾病一定的康复时间,不要过度焦虑。患儿可以先在社区医院就诊,对于普通上呼吸道感染,社区医生完全有能力医治。超出社区医院救治能力的患儿,可至上级医院就诊。
面对“免疫债”不必恐慌
面对今年的儿童呼吸道疾病高发,有一种观点认为,这与新冠疫情三年人们多佩戴口罩等有关,降低了感染病菌的几率,欠下了“免疫债”。
对此,金冬雁解释,“免疫债”不是一个专业术语,而是一种比喻,它有一定合理性,“清零”时人群接触到的病原体少,也就无法产生很强的免疫力。“相比于原本已有免疫力的成年人,儿童免疫系统发育还不完善,对呼吸道疾病普遍易感。”
不过金冬雁认为,对于当前呼吸道疾病的流行,不需要恐慌。世界各地很多国家在去年冬天就已经历了这个阶段,也都出现了新冠疫情大流行结束后呼吸道传染病大幅增加,不过,只是比新冠大流行时期增加,并未超过大流行之前,没有翻起大风浪。
他强调,目前流行的流感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支原体等等都是已知病原体,中国人已经与它们共存了几百年,流行特点、致病性、重症率等都是已知的,不会造成新的严重危害。
对于流行的支原体肺炎,金冬雁介绍,支原体的传染性其实很低,不属于法定报告传染病,以往临床上很少检测,很多医院也没有检测手段,目前市面上很多检测试剂质量也不高。“国际上也如此,对门诊病人几乎不检测支原体,只针对住院病人检测,如果大家都去检测,可能会导致医疗资源挤兑。临床收治了怀疑支原体感染的孩子,立马就用药,用后看效果,而不是等到有检测结果后再治疗”。
他表示,支原体肺炎主要是在聚集性场所,比如学校、兵营、监狱里爆发,爆发后相关部门应及早处置,将传染面控制在最小范围。
对于最近正在上升的流感,金冬雁说,根据中国流感中心的流感周报,北方地区确实处于上升阶段,目前还没有达到顶峰,之后几个星期可能会更严重,南方地区则刚起步。- 新闻来源于其它媒体,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
原文链接
原文链接:
目前还没有人发表评论, 大家都在期待您的高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