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期: 2023-11-25 | 来源: 新周刊 | 有0人参与评论 | 字体: 小 中 大
普通学已经不够用了。(图/豆瓣小组)
直到这短暂的一两年时间里,“普通学”也不够用了,“倒霉学”“失败学”应运而生。去年,一只悲伤的卖崽青蛙摘下头套露出花白头发,让无数人产生共情。而最近的营销中,臊眉耷眼的焦虑猫形象也颇受欢迎。这些又丧又自嘲的形象,成了当代年轻人的精神图腾。
(图/网络截图)
人们越来越能代入失败者的角色。
“失败学”宽松包容的空间,让普遍焦虑的人们在其中找到了一丝喘息和共鸣,这也是为什么爆肚的失败转型会引发大量关注的原因。
当然,拥抱失败学并非意味人们没救了。从文学史上来看,大概从卡夫卡和普鲁斯特开始,现代小说就不再热衷于以英雄人物为主角了,而是着重关注那些庸常生活里的失败者。早几年,一本畅销小说《斯通纳》便赫然把失败和普通写在封面上,至今仍十分畅销。
心理学出版物的趋势变化,也为这种社会心理做出了印证。如今,市面上不再流行导向成功的工具书,向内分析、剖析痛苦自我的心理学着作反而开始盛行。
事实上,在瞬息万变的经济环境里,拥抱失败学,更可能是人们的一种自我调节,那意味着,人们学会了从强调对外物征服的现代精神里挣脱出来,开始自我观照。- 新闻来源于其它媒体,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
原文链接
原文链接:
目前还没有人发表评论, 大家都在期待您的高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