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期: 2023-12-15 | 來源: 健聞咨詢 | 有0人參與評論 | 字體: 小 中 大
之後的壹連串事件印證了她的判斷。公司進行架構調整,領導給李漾增加了壹大塊工作內容,但沒給她增派人手。推選後備幹部時,她意外落選。去年年底績效考核的低分又是壹次打擊。
她記得“圖窮匕見”的那刻。壹次開會時,她因為身體不適告假提前離開。聽同事說,她剛走出去領導便說了壹句,“遲早要屈服於現實。”
職場可以殘酷到何種程度,沒有人比癌症患者更了解。他們有過不甘心,也大多產生過強烈的想要離職的念頭。但最終,他們只能勸慰自己接受現狀。
不敢不工作
縱使在職場遇到諸多不公平,癌症患者也要緊緊抓住這根稻草。首先也是最重要的原因是,癌症治療費用這塊巨石太重。
曾有親戚建議陳晨不要工作,好好在家養身體。她覺得好笑又無奈:不工作,她哪來的錢養身體?
面對這塊巨石,不是每個患者都有經濟條件良好的家庭可以提供支持。陳晨在單親家庭長大,與母親相依為命。治療期間,僅醫療費就花了拾伍萬,母親將家中存款盡數投進來也只是剛剛夠用。此外還有壹大筆生活費用。母親從家鄉到北京陪她看病,壹個月房租就接近伍千。
那兩年,陳晨幾乎天天打工,甚至化療期間也會去,“因為真的很缺錢”。
即使工作多年的人,有著穩定的收入和壹筆存款,壹朝確診癌症,也會人生瞬間傾覆。
36歲的周璐有時想,人生怎麼就到了這壹步。得了癌症後,她多了很多不敢,最大的不敢就是不敢不工作。丈夫的收入不高,她的父母也已經退休,靠養老金度日。家中的經濟重擔,她卸不掉。
她不敢細想生病以來花了多少錢,基本治療費就有小幾拾萬,更不用提在營養品和營養針上的開銷。她也不敢細想之後還要花多少錢。醫生說,基於現在的病情,後續她可能還要用到壹款靶向藥,壹個月至少壹兩萬。
她甚至不敢細想自己的年紀。身邊同齡人都在努力掙錢,她花錢如流水,用朋友的話說,之前那麼拼,掙的錢全交給醫院了。與此同時,升職無望,薪水碰到天花板。每每思及此,她壓力陡增。
而當壹個人有了子女,肩上的擔子變得更具象,也就更加不敢停。
周璐原本個性散漫,女兒的出生徹底改變了她。她壹下子意識到自己是母親了,要承擔起責任了。這些年,周璐壹邊工作壹邊帶孩子,還跟朋友壹起做了點小生意,每天不超過晚上12點不會睡覺,全年無休,就連坐月子的時候也不例外。
得知自己患上直腸癌的那壹刻,周璐“整個人哭都不會哭”,愣在那裡。但有時,她看著孩子,覺得生活似乎也沒有太大變化。她每天照顧孩子衣食起居,輔導功課,忙碌依舊。所謂孟母叁遷,她總想給孩子壹個更好的教育環境,那就需要壹個位置更好的房子。這個問題不能想,壹想就焦慮,她焦慮存款不夠,也焦慮房貸供不起,哪有本錢停下來?
周璐加的幾個病友群中女性居多,其中很多都是媽媽。她們互相鼓勵時最常說的是,“壹定要強,自己強了才能保護孩子。”
“正是上有老下有小的年紀,不能頹廢。”周璐強調,“都是責任。”
兩枚炸彈:復發與恥感
帶癌上班如同隨身攜帶炸彈。第壹枚是癌症的復發和轉移。
治療結束不等於治愈。前者只表示病灶部位的癌腫已被切除,病情得到緩解和控制,處於相對穩定的狀態。臨床治愈的標准則高很多,要求患者在治療後生存超過伍年,且沒有任何復發跡象。病人即便捱過伍年,也不意味著可以高枕無憂。復發和轉移如同壹柄達摩克利斯之劍,終日懸於癌症患者頭頂,令其惶惶。
迄今,周璐已被這枚炸彈砸到過叁次。第壹次最難熬。手術僅兩個月後的壹次檢查結果顯示,腫瘤轉移到了肝上,已經長了肆顆。得知消息時,周璐幾近絕望。她問醫生為什麼,手術時淋巴結清掃得不是很幹淨?醫生也給不出壹個答案。
之後又出現過兩次轉移。這兩年,每次壹聽到指標不好,她的心就懸起來。確診肆年了,癌反反復復就是斷不了根,好像壹只打不完、幹不盡的怪獸,剛被打走壹回,生活好不容易恢復壹點平靜,它又來了。周璐筋疲力盡。-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
-
原文鏈接
原文鏈接:
目前還沒有人發表評論, 大家都在期待您的高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