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期: 2023-12-15 | 來源: 健聞咨詢 | 有0人參與評論 | 字體: 小 中 大
想要被視作正常人,患者首先要調整自我認知。有的病友回去上班後會“玻璃心”,理所當然地覺得自己應當被照顧,李漾不認同這種心態,畢竟公司不會因為關懷個別員工而將業務進度滯後。重回單位後,她懷疑過自己的能力,但看到其他同事能做的事她也都能幹,還能幹得挺好,她的自信心逐步恢復。
圖2:公司同事表示,會盡量照顧重回單位的李漾。
重回正常人世界的渴望,使得疾病成為壹個秘密。在陳晨的公司,沒有人知道她生過病。每月壹次的例行開藥是個麻煩事,每次請假時她都要絞盡腦汁編理由,想到這個她就頭疼。
守住這個秘密,因為“不必”,也因為“無用”。“畢竟,最後都得靠自己爬出來。”陳晨說。
當人生無法被規劃
癌症治療結束後,患者大多需要每半年做壹次復查。生命的刻度自此改變。
長期的職業規劃不再現實,取而代之的是重重的憂患意識。李漾放棄了跳槽去互聯網大廠的打算,但銀行也並非朝陽行業。
李漾心裡有數,得為自己找好後路。她曾在小紅書發布過幾條有關治療的博文,沒想到收到了許多點贊。她意識到其中有賺錢的空間。這兩年,她考下了叁級公共營養師證,學運營,練文案,狂補各種專業知識,現在,她經營著壹個主打身心食療的自媒體賬號。
這條路不好走,但至少她已經上路。李漾盤算,萬壹哪天退崗回家,她還有壹技之長,可以養活自己和孩子。
被疾病改變的還有金錢觀。受家中女性長輩影響,李漾最大的愛好就是買衣服。生病後,她把衣服全部理出來,跟自己說,就這麼多了,真的穿壞了洗壞了才可以扔掉。
到底是努力攢錢還是及時行樂,更多的人在這兩個選項之間搖擺橫跳。
比如陳晨。大多數時候,她在吃穿用度上能省則省。在北京,她不想把大半工資都花在租房上,於是另辟蹊徑——住青旅,這樣即使住在朝陽區的繁華地帶,壹晚也只要柒拾元。但有時她很舍得。她喜歡看電影,壹張電影票的價格低則肆伍拾元,高則八九拾元,付款時她很少猶豫。
她的存款小目標是拾萬元。至於什麼時候才能實現,陳晨決定“隨緣吧”。
人生正是滿懷抱負的階段,突然遭遇劫難,平靜實現起來並不容易。
為緩解焦慮,李漾加入了幾個心理陪伴營,“能量”成為她生活中的高頻詞。微信群中大家互相誇贊,這被“身心靈”同好稱作“加持能量”。遇到新朋友,如果發覺對方的“正能量”很低,她會主動減少接觸。
今年夏天,李漾托朋友找大師算了壹個星盤,想知道自己何時轉運。對面發來壹條簡單的消息:2029年。
後來,在很多個她感到焦慮的時刻,她都會想起那個預示著遙遠未來的星盤。
她安慰自己,“反正要等到2029年,現在都是積累期,不著急。”
當生命以半年為期,重要和不重要的事找到了全新的坐標。
有時想到戛然而止的職業道路,周璐覺得灰心。這種時候,她會想想那些經歷戰亂的國家,無數的婦女兒童流離失所甚至被虐殺,反觀自己生活在壹個沒有戰爭的國家,她覺得自己應該知足。
她教育女兒,人的壹生會發生太多意外,能健康平安活到老,這已經是很大的本事了。從前,她希望女兒門門功課都要考到90分以上,現在,她會讓女兒多運動,出去玩。-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
-
原文鏈接
原文鏈接:
目前還沒有人發表評論, 大家都在期待您的高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