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期: 2023-12-15 | 來源: 自由時報 | 有0人參與評論 | 字體: 小 中 大
太平洋百貨在上海的最後壹家店已於8月底歇業。(圖/取自中媒)
同年進入中國布局的美國零售巨頭沃爾瑪(Walmart),近年也逐漸縮減在當地市場的規模,2016~2022年沃爾瑪在中國就收掉約130家,近日《路透》更指出,為了降低對中國的依賴,沃爾瑪打算從印度進口更多商品,借此增加供應鏈多樣性;微博財經網紅“金融小狐狸”還爆料,沃爾瑪有意將采購中心遷至越南,若消息屬實,對中國制造業與出口來說將是壹大打擊。
還有法國歐尚集團(Auchan)2000年曾與潤泰集團合資成立“高鑫零售”,共同經營歐尚與大潤發等品牌,不過,繼潤泰集團2017年出售高鑫零售持股後,在中國經營20年的歐尚最終也選擇賣股退場,2020年將其在中國市場持有的股權全部出售給中國電商巨頭阿裡巴巴集團(Alibaba)。英國最大連鎖超市特易購(Tesco)2020年也將在中國剩餘的股份授予合資企業華潤集團旗下的子公司,完全從中國市場撤出。
除了進口更多印度商品,傳出沃爾瑪有意將采購中心遷至越南,降低對中國依賴。(歐新社)
中國本土賣場、電商崛起 瓜分外資市占
傳統大賣場過去以占地廣闊、產品齊全、壹站式購物等優勢迅速搶占中國市場,但近年這些量販超市在中國的處境已越來越艱辛,隨著網絡消費時代的來臨,大環境商業模式轉型,電商除了因節省龐大的店租開支,可以更優惠的價格吸引消費者,還有便捷的供應鏈及物流系統,無論是便利性、性價比都遠高於傳統賣場,導致實體賣場漸失優勢。
與此同時,外資還面臨著中國本土零售商的崛起像是阿裡巴巴旗下生鮮食品子公司-盒馬鮮生,2016年成立後迅速搶占中國線上線下市場。
不過值得注意的是,須付費成為會員才能進入賣場消費的量販賣場在近幾年外資撤離潮中,仍在中國市場屹立不搖,像是美國量販巨擘好市多(Costco)除了2019、2021年開設的上海、蘇州店,更於今年3~8月好市多分別在上海、浙江拓展3家分店;沃爾瑪旗下山姆會員商店(Sam’s Club)則是瞄准中國高端消費族群,其在當地的銷售額與會員數持續增長。不過這種模式是否能讓維持長期獲利,讓中國消費者願意持續買單,仍有待後續觀察。
盡管西方零售商逐壹退出中國市場,但好市多今年仍逆勢展店。(法新社)-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
-
原文鏈接
原文鏈接:
目前還沒有人發表評論, 大家都在期待您的高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