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期: 2023-12-20 | 來源: 成長公社 | 有1人參與評論 | 專欄: 深夜八卦 | 字體: 小 中 大
OMG,誰能想到周迅演起媽來能這麼“瘋狂”?!
新片《涉過憤怒的海》裡,面對為女復仇的老金(黃渤 飾),她化身包庇兒子李苗苗的“母狼”景嵐。
面對老金的跟蹤,主動坐上他的貨車,先禮後兵的暗示自己也不好惹。
“你就當碰上只母狼,逼急了,我是要見血的。”
輕飄飄的語氣,表明了她為了護犢,可以做任何極端的事。
為給兒子爭取時間,她誘導闖進家門的老金,給他造成兒子在地下室中的錯覺,從而將老金困住。
全片高能的“天降魚雨”追車戲中,面對警車的追捕,她褪下偽裝,臨危不亂的在分岔路口撞了警車壹把。
而景嵐最瘋的時刻,要屬她得知兒子被老金私刑解決後。
她駕駛著車輛,眼裡冒著凶光,宛如壹頭吃人的猛獸。
不顧壹切的朝著老金撞去,即使車開到了懸崖邊,也沒有松開油門,直接駕車跳海。
趕殺敵人的同時,也不放過自己,不愧是被網友封為“顛婆”的女人。
有了顛婆,自然就有顛公。
黃渤飾演的老金,也不遑多讓。
為了抓到李苗苗,替女兒娜娜報仇,他全程上天下海,拿刀私闖民宅,在豪宅地下室縱火,跳地鐵爬天台……
景嵐和老金的種種舉動,看似都在書寫著父母之愛。
但實則,兩人的愛都經不起推敲。
老金為女兒復仇的動力,壹部分來自父愛,但更多源自丟了面子的憤怒。
“她是我老金的閨女,她被殺了是我的笑話。”
酒後對警方說的這句話,揭開了老金的真實內心。
而更細微的地方,是在老金看到女兒被捅了17刀的遺體時,無法抑制的嘔吐,他內心深處還在不斷提醒自己“那可是你親閨女啊,你得疼啊”。
壹個“得”字,坐實了老金虛無的父愛。
而景嵐對於兒子的所作所為,永遠都在妥協,為他做的壞事擦屁股。
無底線的溺愛背後,是不屑於花心力去管教。嘴上說著愛,行動上卻采取了最省心的舉措。
更能反映景嵐的母愛不多,是在她得知兒子死訊發瘋開車跳海之後。
癲狂的母親,陡然恢復了冷靜,立馬收拾東西回俄了。
走得幹淨利落,仿佛早已盼著這壹天的到來。
看到這裡,也就越發地明白網友為什麼會說“父母的愛,是場cosplay”。
來源:小紅書
雖然電影充斥著荒誕的戲劇化表演,但在某種程度上,也是對現實的壹種投射。
都說:“父母之愛子,則為之計深遠。”
但並不是所有的父母,都能明白愛是壹種雙向的理解與尊重。
他們所表現出來的愛,往往是單方面的占有、期待、比較。
想起前段時間,在網上看到的“10斤豬肉”事件。
不算大的小事,卻處處充斥著令人窒息的味道。
起因是博主的媽媽要來她的城市看她,詢問要不要從家裡帶點豬肉。
但博主並不喜歡吃冷凍僵屍肉,就和媽媽說:“不用,這邊很多賣豬肉的店。”
面對女兒的拒絕,媽媽嘴上說著同意,但在第贰天依然買了10斤豬肉凍在冰箱裡。
得知這壹消息,博主再壹次表示拒絕,媽媽也答應了她不帶。
可到了臨行前壹天,媽媽又來問她,豬肉放行李箱會不會超重。
“千萬不要帶,這麼長的飛行時間你飛過來以後肉會壞掉。”
博主再壹次勸阻媽媽,媽媽也如前幾次壹樣答應了。
但出發當天媽媽又變卦了,不僅帶了豬肉,還帶了15斤。
博主接到媽媽的電話,瞬間就崩潰了。
讓她崩潰的不是15斤豬肉,而是20多年來被媽媽忽略感受的人生。
“我為了你把工作從省城調到縣裡,你必須考到全班第壹否則你就是對不起我”;
“你真費錢,我舍不得買衣服就是為了給你報補習班”;
“我這是為你好,你長身體應該多吃肉”……
媽媽自說自話式的為她好,卻從未在意過她的感受。
“我為了你”的口頭禪,讓她倍感壓力,活得很痛苦;那些花了大價錢的補習班,不如讓她好好睡壹覺;“長身體”的肉包子對她而言就是滿嘴的腥膻,遠遠比不上素包子來得可口。
這次的“15斤豬肉”,在博主破口大罵後,得到的也是媽媽“我也是好意”的控訴。
可媽媽的付出,並不是女兒真正需要的,而是壹場她自以為“女兒需要”的獨角戲。
這種自以為是的“父母之愛”,也是很多家庭的通病。
每年高考後,網上都會湧出壹批“被父母篡改志願怎麼辦”的求助帖。
今年更是發生了“媽媽偷走女兒錄取通知書”的離奇新聞。
媽媽之所以這麼做,壹是她認為藝術專業沒有前途,不如師范專業穩定;贰是覺得外地的高校不如重慶的好,不想女兒離開自己身邊。
除了填志願這類幹涉人生的大事,生活中的諸多小事,吃飯穿衣妝容……家長都會打著“為你好”的口號,橫插壹腳。
可“為你好”的前提,是需要了解對方的意願,尊重對方的選擇與喜好。
否則,這壹切不過是以愛為名的控制,到頭來只會讓子女倍感窒息。
在《愛的修學旅行》裡,吳千語就講述了自己的童年經歷。
小時候的她,壹直生活在媽媽高壓管控下。
基本上對任何事情,都沒有說不的權利。
鋼琴課必須要上,考試必須要滿分,玩具必須要和朋友分享,可樂零食必須不能吃……
壹旦沒有按照媽媽的想法跟意思,去執行這些任務,她就會被揍壹頓。
雖然記不得具體的次數,但可以肯定的是每壹周都會發生。
時至今日,吳千語再回憶起當初的經歷,依然是紅了眼眶。
“不至於會受傷,但是很疼。”
這種疼不僅僅是身體上的,更是對精神上的折磨。
而更駭人的是,這段過往也讓她形成了被罵就摳手指的習慣,摳到破皮流血才罷休。
那些難以宣之於口的情緒,統統都通過自虐來發泄。
長大成人的她,雖然不再摳手自虐,但還是沒能學會表達情緒。
媽媽隨著年齡的增長,也開始後悔當初的那些行為,但傷害已經造成了,留下的創傷即使愈合也會留下疤痕。
但並不是所有的父母,都能意識到自己的問題。
《少年說》有壹期,壹個女生上台訴說自己的委屈,希望媽媽能夠不要將自己與年級第壹的朋友比較,多看看自己的閃光點。
女生聲淚俱下地控訴,母親卻置若罔聞。
不但不理解,反而對她說“你需要打擊式教育”。
但明明女生已經那麼哀求了,顯然“打壓式教育”帶給她的是痛苦,而非前進的動力。
還有人曾在網上分享過這樣壹個母親。
她強行改了兒子的志願,讓兒子讀了不想讀的專業,找了不想找的工作。不僅沒有愧疚感,反而還沾沾自喜,常常拿出來炫耀。
這就是當下親子關系的矛盾點。
父母沉浸在自我付出的感動中,孩子被囚困在“愛的牢籠”裡。
希望所有的父母都能明白:
“你的孩子,其實不是你的孩子,他們是生命對於自身渴望而誕生的孩子,他們通過你來到這世界,卻非因你而來,他們在你身邊,卻並不屬於你。”
學會尊重和理解孩子的欲望,給予他們掌控自我人生的機會。
不要讓愛,變成“沒有”。-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
-
原文鏈接
原文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