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期: 2023-12-26 | 來源: 寧南山 | 有0人參與評論 | 專欄: 歡度聖誕 | 字體: 小 中 大
這幾天又看到壹些關於聖誕節的爭論,以前也探討過這個問題,今天也再寫壹些感想。
居住在深圳,老實說每年印象最深的節日居然是....萬聖節。每年過萬聖節的時候,小區群裡面的家長會自己組織活動,讓孩子們打扮成各種樣子,聚集在壹起(电视剧),然後集體去小區裡參加活動的住戶那裡去討糖吃。然後群裡面就各種圖片,孩子們玩的很熱鬧,也玩的很開心,回來之後還會展示戰果,就是要到了很多糖果。
這個節日呢,我是不過的,也不會想給孩子們報名參加,但是我老婆卻不顧我在旁邊嘟囔著什麼“外國的節日我不過”,“西方文化入侵”,“中國也有鬼節啊,中元節”,每次都積極的給孩子們報名,而且孩子們在這個過程中也確實玩的挺開心的,回家之後都挺興奮,又度過了愉快的壹天,於是我也不好再說什麼,畢竟總不能說孩子們玩的開心我還生氣吧。
前天(12月25日)是聖誕節,和老婆晚上也壹起出去吃了頓飯,也算是在天天996的日子裡給了自己壹個放松的機會,老婆說你不是不過洋節嗎,我說沒有不過啊,只是不會刻意的把它當成壹個節日,只是給自己找個放松玩樂的理由罷了。
老實說,作為壹個中國人,我肯定是希望看到中國的節日紅遍全世界的,是希望全世界人民,尤其是全世界的年輕人都爭相過中國節日的,這不僅僅是簡單的滿足壹種文化上的優越感,而且節日還能夠起到傳播文化和價值觀的作用。比如說,如果你讓你的娃每年都過穆斯林的開齋節,宰牲節,親身參與到節日活動裡面去,那麼他長大以後,很可能對伊斯蘭教的態度就會和其他人不壹樣。
像隔壁的香港(专题),被公認在思想上是比較西化的地方,他們每年不僅聖誕節有假期,而且耶穌受難節,復活節也有假期,香港人每年固定過這些節日,那麼對西方文化的態度會不會和內地人不壹樣?我覺得肯定會的,接納程度會更高壹些。
在我眼中,以我為主,吸納外國節日的優點,造就強大而豐富多彩的本土節日文化,把中國的節日推廣到全世界,讓全世界的年輕人爭相效仿,這是我最希望的情況,但是就眼下而言,距離這壹點還是有差距。
第壹點,既然是以我為主,要有強大的文化本土,那麼也必須重視中國自己的節日,讓中國的節日也得過的精彩吧?但是,很多節日中國人已經忘記怎麼過了,也顯得不夠精彩。
我們過端午節,吃粽子;我們過中秋節,吃月餅;我們過中元節,不好意思,連我也不知道該怎麼過;我們過年,吃團年飯。好像中國的節日只剩下吃了。我們的民俗其實是很多的,但是為什麼我們都忘記了?現在似乎就壹個春節還有點過節的味道,但是年味也越來越淡了。
還是和我們自己不重視有關,舉個例子,在以前的幾拾年,我們的節假日就幾乎完全忽略了傳統節日,肆大傳統節日(春節,清明節,端午節,中秋節)全年只有壹個春節放假,其他都是元旦節,伍壹節,國慶節。
壹直到2007年12月7日,國務院第198次常務會議通過了《國務院關於修改〈全國年節及紀念日放假辦法〉的決定》,才恢復了叁大傳統節日:清明節,端午節,中秋節放假。
到2008年這叁個節日才作為國家法定節假日首次開始放假,自己民族的傳統節日居然幾拾年不放假,這在世界各國極為罕見。
幾拾年前,在我的小時候,像端午,中秋,清明這些節日,都是在學校上課,父母也在單位正常上班,根本感受不到節日的氣氛,這些節日對我而言,除了商店裡面會開始賣粽子,月餅以外,和平常的日子沒有什麼不同。
我想大多數國人的感受都和我壹樣,從小時候起,由於完全沒有體驗過這些節日的民俗,沒有親身參與的節日儀式,所以現在即使重新定為國家法定節日了,也完全不知道該怎麼過,端午節就是去超市買個粽子吃,中秋節就是去買月餅吃。-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
-
原文鏈接
原文鏈接:
目前還沒有人發表評論, 大家都在期待您的高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