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_NEWSDATE: 2023-12-28 | News by: Vista看天下 | 有0人参与评论 | _FONTSIZE: _FONT_SMALL _FONT_MEDIUM _FONT_LARGE
相比之下,最近一连串七八十万的新能源豪车倒更象是餐厅门口摆的菜品样子、方便面上的宣传图案。
最主要的是把走过路过的人都吸引过来,顺便烙上一个自家品牌“高端”“优质”的思想钢印。
真走进店里,会发现菜单上卖的还是那些家常菜。
02有没有人买不重要,
关键要把“贵”的招牌打出去
如今很多人争论“一台50万以上的国产电车,到底什么人才会买”。
但对于车企本身来说,这样一辆车的品牌价值或许远远大于商业价值——换言之,本来就不是为了冲销量的。
根据“蓝鲸财经记者工作平台”分析,用高端汽车打开市场本来就是车企的一种“惯用路线”。
因为“起步阶段是中低端车型,那后续想进军高端市场难上加难;反之若先树立了高端定位,那后续无论是高端还是中低端市场均有‘可解释空间’。”
一个比较典型的例子是,特斯拉最早给国内年轻人留下“酷炫高级”印象,很大程度上要归功于那个从上方打开的“鹰翼门”设计。
配置了这个设计的Model S和Model X两个产品线,售价都在60万以上。
然而等这群年轻人工作了、攒到钱了,转身去买的却是Model 3——
售价在25-33万之间,属于30多岁的一线城市准中产也能消费得起的价格。
对于一家车企来说,高端车型本身就起到了“秀肌肉”的作用,树立品牌形象从而带动整体销量。
而这,大概也是国内新能源厂商如今迫切想要做的事情。
像蔚来、理想等车企,原本从最开始就在对准高端市场:蔚来首款车型ES8上市时的售价为44.8万,理想One的售价也有33.8万,都不算便宜。
但因为新能源车很长一段时间都有补贴,消费者往往能以比售价低不少的价格到手。
再加上市面上依然有大量走低价平民路线的电动车品牌、车型,导致整个品类始终“高端”不起来。
说夸张点,在很多人看来——国产新能源品牌要走“高端路线”,就像是街头煎饼小摊硬要去评米其林。
不像传统车企,早就已经用铺天盖地的广告和深入社会的汽车文化,全方位“教育”了消费者多年。- 新闻来源于其它媒体,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
原文链接
原文链接:
目前还没有人发表评论, 大家都在期待您的高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