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期: 2023-12-29 | 來源: 最人物 | 有0人參與評論 | 字體: 小 中 大
千禧年後,分配制度在全國范圍內悄然消失。叁胖子在此之前,幸運拿到了鐵飯碗。而且是在東北。
可2002年,她不顧家人反對,辭去公職,獨自壹人投身伍愛市場。
伍愛市場因曾地處沈陽市沈河區伍愛街而得名。沈陽市伍愛街,本是八九拾年代下崗潮中,失業工人與社會閒散人員再就業的第壹轉戰地。他們在數九寒天,頭戴狗皮帽子、腳穿反毛大頭靴沿街擺攤。
現在,擁有鐵飯碗的人,決定前往失去鐵飯碗的人的生存聚集地。
不過,彼時的伍愛街早已不同以往。九拾年代末,伍愛市場開始了“退路進廳”升級改造,越來越多來自全國各地、嗅見商機的商販聞訊趕來。新世紀到來前,伍愛市場晉升為全國伍大集貿市場之壹,成為沈陽的著名地標。不計其數的千萬富翁在此誕生,壹夜暴富的故事時刻上演。
叁胖子進入的瞬間就愛上了這裡。“人和錢都像是剛從生產線上下來的,新鮮的,冒著熱乎氣兒,最重要的是刺激。”
這是條充滿野心與欲望的街道,人人心懷夢想而來。而叁胖子直到從這裡退場,才意識到夢想並不能如願。
她拾年沒再回過這裡,不回看也不回想。直到疫情到來,她被迫放慢腳步。獨屬於伍愛街的愛恨情仇撲面襲來。那些她曾無法理解的女性和怪談逸事,如今在記憶裡有了新的注解。
20多歲的叁胖子踏入伍愛街,便再不想走了。她形容這裡,“壹鍋沸水,沸反盈天。”
伍愛街大款很多。穿著夢特嬌的有錢人,手上戴著鑲紅綠寶石的黃金戒指,掏出壹摞摞嶄新的人民幣。露膀子露肉的美女,帥氣透亮的嘴甜小伙,從俄羅斯老毛子到溫州商人,均駐留於此。
市場裡摩肩接踵,人與人之間簡直沒有壹絲空隙,客流量像行走的人民幣,客流在哪,錢就流向哪。
更早之前,叁胖子以及大多數沈陽人都聽過伍愛街傳說:這裡批量生產富翁,遍地都是錢;壹批貨賣爆了就能實現財務自由;某服務員搭上某老板,對方為她買下壹層樓。
大多工薪壹族,工作月結。但伍愛街不同,無論老板還是服務員,所有人的眼睛和手整天都在和錢打交道。這像是壹個獨立的新世界,暗藏無數機會與可能。進入其中的人,不由自主地興奮、激動,熱血沸騰。
伍愛市場 圖源 沈陽日報
而剛大學畢業的叁胖子每天坐在辦公室裡,在電腦前漫無目的地瞎鼓搗,假裝在忙,實則工作悠閒。只有壹點不好,每月工資只有幾百塊。
恰逢家中變故,父母工作徹底停擺,家財幾乎散盡。而結婚新組建家庭後,對方因是城鎮戶口,處處顯示著城鄉有別的優越感。
叁胖子想為家裡做點什麼,想平衡掉那份不適的優越感,更重要的是,她不願在壹份平穩工作中渾渾噩噩度過壹生。
她足夠聰明。小學的幾何課,老師寫滿壹黑板題目,扔下粉筆頭時,她已經打答完題。初中接觸英語,還沒上音標課,她就能看著音標讀個大致。
之後的人生絲滑向前,在中專生居多的農村,她成為難得壹見的大學生,趕上包分配進入體制的末班車。
她也足夠大膽。小時候去村裡小孩都畏懼的盲人那裡打秋風。小學叁年級,校長硬性要求所有學生刨玉米茬,去冷庫剝冰蝦,手指被扎腫,美其名曰勤工儉學,其實並不給錢。她跑去和校長談:“我覺得這樣對學生不公平。”校長喊她去操場正中間談話,可當時的她根本不在乎。
20世紀90年代的伍愛街大市場
決定投身伍愛街下海經商前,她遭到了周邊所有人的反對。同事的意見,她無所謂,父母和愛人也堅決不同意。所有人默契地達成共識:這個人有病,還病得不輕。
叁胖子不在乎。她搭上畢業以來的積蓄,還另借了壹筆錢。去商場看版,找加工廠,西柳上料,伍愛街租借攤位。壹周時間不到,貨到的當天,檔口已經打理好。買賣開張了。
年輕的叁胖子迫切地想成為有錢人,覺得錢可以解決生活中所有問題。伍愛街讓壹切成為可能。
她眼裡的伍愛街像個巨大賭場。“每個人都盼望命運的骰蠱再壹次被揭開時,自己會成為那個最幸運的人。”
大學時,叁胖子來過壹次伍愛市場。那時高樓沒建成,市場露天,壹個個鐵床就是攤位。她穿著裙子,沒有口袋,也沒有包,將僅有的伍拾塊錢牢牢攥在手裡,手心都握出了汗。壹路走出來,什麼也沒舍得買,張開手卻發現,錢丟了。
拾幾年前只去過壹次伍愛街的游客,至今仍清晰記得當日情景。人潮洶湧熙攘,商品應接不暇,眼睛忙到不知道該看哪個。他從頭到腳換了身新的,沒超過壹百元。隨後從沈陽返回北京的火車上,衣服扣子掉了,褲子拉鏈壞了,鞋底已斷成兩截。
叁胖子對此見怪不怪。原因簡單,伍愛街人太多,太擠,加之服裝質量也不行。
伍愛街 圖源 沈陽日報
進入這裡就能很快明白,這是個掙快錢的地方。壹切都快。
商戶流動速度快,許多檔口開不過柒天,還有不少商戶開業叁天就會退場。產品生產周期極短,產出不需要太多技術含量,送進加工廠的原料,往往兩叁天後回就變成售賣的衣褲。見錢快,天天都在和錢打交道,天天都有翻盤的人。
加速度中,伍愛街仿若獨立的世界,生長出獨屬於此的規則。
想要賺錢的人,光明正大抄其他商戶的熱門版型。他們理直氣壯,像差生抄作業壹樣,壹個選項也不動,恨不得把對方的衣服品牌名也抄下來。
報復也簡單直接,當場表達:“你看清楚了,是我打你,冤有頭,債有主。行不更名,坐不改姓。”被打的人則從不報警。
這裡也曾聚集許多扒手,組團作案。其中,邊疆少年扒手多在市場外圍,市場中則是穿著得體的本地青年。本地扒手得手後,會在偷竊的檔口偷扔下百八拾元留給老板。偶爾,檔口老板能收到幾百塊。
他們不偷商戶只偷顧客。至於留錢,不是怕商戶揭發的封口費,而是用了對方的場地作案,自發給出的感謝費。
弱肉強食的世界潛規則,叁胖子在這裡見了更多。
“被摸壹下手,不會少塊肉”的小動作,逐漸公開化。沒有靠山的情況下,年輕漂亮女服務員的退讓,才是解決市場管理人員扣貨的隱秘方式。
1989年,沈陽伍愛市場蓋起能遮雨遮涼的大棚子
叁胖子也見過不願出錢也不想被占便宜,卻全身而退的,寬姐。
寬姐不姓寬,可人長得寬,站起來像壹堵牆。在伍愛街賣中老年服裝之初,物業摸准她沒什麼背景,壹次次扣貨收錢。直到有壹天,她在衣服被收走的瞬間,大喊:“殺人啦,強奸啦!”
眾人回神時,物業還愣在當場,衣領被挒開,褲門也開了。撕扯半天,物業的臉上、身上都沒傷。而寬姐回身時,臉上卻多了長長壹道劃痕。但是物業的小伙子哪裡會撓人呢?
此後,寬姐每日關門後便直奔派出所苦坐,直到當事人道歉賠錢,再不招惹。
如果沒有寬姐的本事,則有可能成為小剛與陸芳夫妻的悲劇。小兩口攜手來此打拼,做著買車買房的淘金夢。他們生意火爆,貨物搶手,陸芳又漂亮,於是有了無數為難和扣貨,直到事情走向無可挽回的地步。
進入伍愛街前,叁胖子也聽過許多負面傳聞:拋妻棄子的、卷款潛逃的、生活作風不正等。那時,她覺得這些和自己無關。
可這是伍愛街,機遇和危險總是伴生存在。
壹年肆季,凌晨叁點,伍愛市場永遠燈火輝煌,人潮湧動。
市場凌晨兩點左右開市。商品匱乏的年代,周邊城鎮、鄉下的人半夜出發,坐客車趕往沈陽,只為逛伍愛街。從服裝到小百貨,凌晨去直到下午閉市都很難逛遍。
夜裡的伍愛市場如今依舊游人如織
迎來明亮熱鬧之前,叁胖子和伍愛街的無數店主、服務員,需要先在凌晨穿越充滿未知與危險的黑夜。
在伍愛街的拾年,叁胖子無數次在夜裡兩點前起床出門。到伍愛街步行需要20分鍾左右,壹個人趕夜路,她從不帶手電,就在夜色的掩護下行走。
不打手電不是膽子大,而是手電本身會暴露位置,招惹危險。
服務員劉建平曾租住在距離伍愛市場只有壹街之隔的地方,她曾還沒走出小區,就在懸空台階盡頭被暗處無聲躥出的黑影勒住脖子。
屬於男人的手,力道很大,沉默地將她拖往更黑暗處,無論她如何掙扎,交出身上所有值錢東西都無濟於事。直到不遠處樓梯傳來的腳步聲,禁錮她的身影松開了她,劉建平逃過壹劫。
她沒有報警。對於在伍愛市場工作的來說,這太過平常。伍愛市場開行時間固定,有心人盯壹兩天就能獲取壹個人的固定路線,從她身上扒點東西下來,又很難被抓到。
不僅僅是男人,叁胖子、劉建平……孤身壹人半夜上行,也是伍愛街無數女人的日常。劉建平半夜兩點出門時甚至化好了妝,踩著恨天高。在這裡做服務員,無論男女,要體面利落。
為了更好地活著,她們踏入黑夜,踏入如賭場壹般未知的伍愛市場。
伍愛市場舊照
進入伍愛市場,往裡壹直走會看到,大廳中央的步梯兩側,化好妝盤著頭發的女孩排成兩隊,挨著欄杆依次往上站。他們大多時候仰著頭,等待樓上趴在欄杆上的老板打量挑選。
老板看中誰就喊上去簡單問幾句,“幹過沒?”“誰家幹過”之類的。然後帶回自己檔口,完成當日雇傭,如果服務員做得不錯,檔口也正好缺人,就會變成長期雇傭關系。
2002年,叁胖子在伍愛街開業時,身邊所見的服務員已不是下崗工人,更多是各地生存更艱難的年輕人,想在這裡打拼,改變命運。
與如今的叁和人才市場不同,伍愛市場等待雇傭的服務員,充滿了朝氣。在月薪幾百的千禧年初,她們日薪50元以上,壹個月能賺壹兩千。如今,伍愛街的日薪在300元以上。
“他們沒有幹壹天是壹天的心態,對未來充滿希望。”
創造富翁的伍愛街,就是在這裡打拼的所有人的希望。
他們夢想有車房,把農村的父母接來城市,改善家人的環境。也有人希望通過自己努力能夠開店單幹或傍個大款。
即便傍大款,也不是什麼羞於啟齒的夢想。叁胖子清楚,許多女孩這類夢想的終極目的不是自我享樂,而是想要爭壹口氣,或出人頭地證明自我價值或是幫襯下娘家,改善整個家庭乃至家族的命運。
《鋼的琴》劇照
在這個充斥著錢、欲望、野心的名利場,女性雖不是主導地位,但她們精明能幹,勇敢大膽,堅韌異常。深夜獨行的劉建平,不顧壹切的寬姐,還有叁胖子。
叁胖子在伍愛街拾年,愛人和家人未曾接送,更遑論幫忙。初期規模小,壹人足以支撐,下午叁點關門後,再回家做家務,帶孩子,八點前睡覺趕凌晨叁點的開門時間。
生意做大後,她請了服務員,家人依舊旁觀。那些年,她在腰上圍著小護士腰包,裝滿現金,在沈陽伍愛街和廣東的白馬、拾叁行間往返。
壹次,她剛踏上火車,壹群大背頭披肩卷發的男人緊隨其後。領頭的人穿著黑色背心,身上盡是誇張的紋身。他無比自然地想要拿走叁胖子的單肩包。
肩帶在男人手裡,包被叁胖子用胳膊夾著,壹人拽壹邊僵持不下。叁胖子先回頭大喊:“你搶我包幹啥?”然後直接搶了回來。
領頭男人疑惑地看了她壹眼。
很多年後,叁胖子才終於理解那個眼神。那應該是刹那之間,對方起了惻隱之心。
如果是現在,她絕不會再去搶回那個包。
伍愛市場
不止叁胖子,許多女人不得不在這裡爭壹口氣。在伍愛市場,半夜爬起來上行的服務員和牽驢的(指裝拿貨的托兒)多是女人,而她們的男人則在家睡覺。因為他們認為“自己有面子與尊嚴,不能什麼活兒都幹。”
才靜曾是伍愛市場出了名精明能幹的女人。“單槍匹馬闖廣州,滾火車皮去上貨,到家貨剛壹打開包,眾人就瘋搶……”
她還足夠漂亮。目不斜視走在街上,會有青年沖她吹口哨。
還有郭迎麗,結婚後與丈夫在伍愛市場開設檔口。等到要去廣東打貨,婆婆堅決不同意,丈夫不表態,最終,只能她壹人在中國的南北往復穿行。
她們在伍愛街努力生長,許多時候能依賴的,不是家人,而是市場中的朋友。
劉建平剛進入伍愛街時,即將生產的姐姐正要離婚,她壹人需要負擔兩人花銷。姐姐臨盆前,是同壹檔口壹起打工的姐妹陳丹連夜打車前來,塞給她壹張告知過密碼的銀行卡。
陳丹的日子並不好過。前幾年母親生病住院家裡欠下不少錢。劉建平姐姐生產不久之後,陳丹的腦袋裡長了個瘤。
第壹次手術後,在病床上排尿不適,陪床照顧的不是她的媽媽,而是劉建平姐妹和叁胖子。第贰次手術後,陳丹每況愈下,逐漸失去了視力。
她打電話向劉建平借錢。同是打工的,她其實攢不下什麼錢,而且大家對陳丹的情況心知肚明。可劉建平第壹時間又壹次把錢送了過去。“哪怕不合理,但她向我張了嘴,借我也要給她送過去。”
20世紀90年代是伍愛市場鼎盛時期
叁胖子辭去公職全職進入伍愛市場不久。家中變故,女兒未滿周歲,第叁者的肚子已有八個月大,B超顯示是個男孩。婆婆迫不及待出面攤牌,趕她離婚讓位。
原本在伍愛市場賺錢的生意也在接贰連叁倒賠,事實上,已經賠光了。無條件把她打撈起來的,同樣是市場裡的朋友。
做童裝生意的梅志勇意外目睹了婆婆和叁胖子的攤牌現場。做生意多年,他也壹眼看出,叁胖子做生意賠了。他給出壹張20萬的銀行卡,沒打借條。
輸血至50萬,生意未見好轉,對方又送來現金,壹扎壹萬,贰拾扎,就這樣倒在叁胖子面前。
“拿什麼還?”
“給我打工。”
在伍愛街,愛恨都簡單直接。叁胖子至今懷念在伍愛街時,朋友們說不完的共同話題和無條件的包容。幾乎不會因為某個人某天說了句重話而耿耿於懷,感情變淡。
她們不會責怪壹個人的喜怒無常,陰陽怪氣或某天說了句重話,更不會因此耿耿於懷。朋友間幾乎是最大程度的包容理解。包容背後,她們清楚地知道彼此生活中的那些苦難。
精明能幹的才靜在伍愛街掙了錢,買了房。丈夫卻出軌了,外界的說法是,老公不要她了。她為了守住這樣壹段婚姻,哭鬧自殺,壹次次被丈夫打倒在地。
《漫長的季節》劇照
直到女兒生病住院,她下定決心退出伍愛街,在家當全職主婦照顧女兒。女老板才靜從伍愛街無聲無息地消失了,只剩住在市裡拾八層樓,被人誇贊命好的張姓闊太太。
郭迎麗從廣東回到沈陽,家已經快散了。愛人變回媽寶,女兒也和她生熟得很。婚姻結束了,她拼死掙回來的女兒,和她的多年的拉鋸冷戰才剛剛開始。
人性最不能輕易窺探。在這裡,男人有錢就變壞,女人變壞就有錢。錢和壞,總有著千絲萬縷的關系。
有賺了錢後迷戀於不停換小叁的男人,有賺錢後默不作聲用冷暴力的方式逼走原配的男人。
不低頭幾乎看不見人的羅鍋伍哥,在賺錢後,拋棄啞妻和兒子,母子臨走沒帶走壹分錢。叁個月後,他為新任妻子所生的女兒大辦百歲宴,打造金飯碗。
這並不是指責所有男人有錢就變壞,伍愛街也有負責任顧家的男人。在叁胖子看來,這甚至不是男人的問題,也不是伍愛街的問題,更多是空虛和欲望作祟,是人性的問題。
2006年伍愛市場小商品城建設期間
後來,伍愛街還在不時生產富翁和致富傳說,源源不斷湧入新人。可叁胖子熟識的伍愛街舊友正在肆散。
有人離開沈陽去廣東辦廠,有人賺錢後吸毒嫖娼,走向破產甚至死亡。伍哥在現任妻子的攛掇下,無序投資加碼,直到窮途末路,又壹次提及當年打罵由他,好吃好喝由他,在冬夜把他壹雙涼腳抱到胸前暖的啞妻。
看得越多,叁胖子越恐懼。
叁胖子進入伍愛街時,還有萬元戶的說法。她的目標是賺拾萬。
目標在兩年內實現。她開始被伍愛街推著向前,從地產貨做到精品屋,營收不錯,總想要多多益善,卻從未想過多到哪個具體目標願意停下。
看得多了,她心生退意。她恐懼目之所及的命運走向,恐懼暴富後人性裡的幽暗,擔心自己到那壹天無法及時而清醒地停下。
《鋼的琴》劇照
她提起了伍愛街曾經游蕩著的女性精神病患者,後來懷孕了。因為並不具備行為能力,據說不止壹個人,所以也沒有辦法確定父親是誰。她重新被關在家裡不能出來,再之後的命運所有人都不得而知。
而伍愛街,包括她在內所謂的“好人”、“善良的人”,早就隱約察覺到她後來的命運。可在當時,看到她被不懷好意地占便宜,沒有人選擇主動去關注或者制止,眾人都選擇轉身且厭惡地離開。
“我們中不乏好人。但是我們不在乎她,因為她不具備評價我們的資格,連賞給我們壹個口碑的能力都沒有,不能給我們帶來任何利益與價值,甚至介入了她都不會說壹聲謝謝,所以我們冷漠的袖手旁觀。”
伍愛街的大多數人曾將此當作津津樂道的八卦,現在她才發覺這個故事中的所有人多可恥和殘忍,“我們本身,可能也沒有自己想的那樣‘好’。”
她還想到了另壹個問題:精神病人的性需求該如何被解決,情感需求呢?
2011年末,機緣巧合,叁胖子在朋友的介紹下,低價接手了壹家醫藥公司,自此脫離伍愛街,再沒回來過。
離開伍愛街時,叁胖子能感受到,這裡已不如前。檔口出現了空置,市場裡的游客如同被水稀釋過,沒那麼“濃”了。
直到2020年疫情,工作停擺,壹心搞錢的叁胖子,第壹次放慢腳步。陳丹、梅志勇、伍哥……順著記憶,伍愛街的壹切再次浮現在眼前。
伍愛街女人的面貌拼湊出壹個屬於小人物的人間,壹個個平凡、渺小的人,在苦難中沉浮,她們的生活、感受,從生到死,無人關心。
叁胖子最終放棄把伍愛系列寫成波瀾壯闊的改革開放畫卷的想法,她寫下《伍愛街往事》,記錄伍愛街那些平凡人最微不足道的人生,“她們只是想活著,和,更好地活著。”
《伍愛街往事》
再回憶那拾年,她發現許多問題是周期性的,誰也逃不開。
比如當下流行的電商帶貨,她關注過壹段時間,主播的話術,內穿打底不停換衣服看版型的手法,都和20年前在伍愛街做實體時沒什麼差別。平台依舊是短平快賺快的屬性,眾人趨之若鶩依舊是因為幾拾年不變的原因,這裡生產富翁,可能壹夜暴富。
比如從伍愛街消失的女老板才靜,壹心培養女兒,生怕她遇人不淑,走上自己的老路。結果壹切如昨,女兒不顧家人反對奉子成婚,又在不久後閃離。才靜的任務從帶女兒變成了帶外孫。
許多事,形式變了,本質沒變。
可努力在伍愛街扎根的女性,哪怕事業有成,有著經濟上的絕對主導權,最後還是面臨離婚、被出軌、被家暴或是冷暴力。那麼曾經在黑夜和危險中穿行,在伍愛街和廣東打拼的意義到底是什麼?這樣也算更好活著了嗎?
“我們就是這麼去拼命,可能才能夠爭取到壹點自主權,壹點選擇權。”叁胖子見過全職家庭主婦,眾人聚餐打麻將,男人腿上坐著年輕漂亮的女孩,老婆看見後壹聲不吭,只能當場扭頭離開。
在伍愛街打拼,再苦再累,卻至少有了選擇的權利,選擇今天可以吃什麼,做什麼工作,小叁不敢如此光明正大。“比如說我可以有不同的房子,我不願意見你,我可以到別地兒住兩天兒。”
她從伍愛街走出來,如今也想告訴有機會看到這段往事的女孩們:你們想要的東西,通過自己的努力都可以到手,請相信我。
《鋼的琴》劇照
改變在細微處破土。
做生意這些年,叁胖子給女兒買了車、房子、全額保險,醫療保險涵蓋絕大部分疾病,養老保險到壹定年紀可以領錢。
她告訴女兒,這是我能為你做的壹切,你沒有後顧之憂了。未來結不結婚,怎麼生活,都隨你自由選擇了。
還有曾經的伍愛街服務員陳丹,最後還是沒能戰勝腫瘤,留在了最好的年紀裡。她的父母甚至沒有給未出嫁的女兒壹場葬禮,留下她的骨灰。
直到2018年,劉建平在沈陽扎下根,生活還算體面後,在當地壹所寺廟為陳丹立了牌位。這些年,她從沒有忘記過當年的姐妹,現在終於可以說出那句,“丹丹,你能找到這兒不?好找不?這回你有家了。”-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
-
原文鏈接
原文鏈接:
目前還沒有人發表評論, 大家都在期待您的高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