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期: 2024-01-01 | 來源: 搜狐科技 | 有0人參與評論 | 字體: 小 中 大
“你要和我分手?不!不要和我分手!”下壹幕,女主與走進咖啡廳的陌生男子突然熱吻了起來。
就在劇情將要進壹步狗血化時。
“卡——”畫面外,中國導演對美國演員說:“你嘗試壹下這麼演”。意識到自己說的是中文後,導演補上了壹句翻譯,“oh, maybe you can try this…”
這是今年5月從紐約大學戲劇導演專業畢業的Danis Zhang,在11月下旬,作為美術指導參與壹部狼人愛情向短劇時上演的壹幕。該劇在紐約曼哈頓進行拍攝,每集1至2分鍾,總共長達80集左右。
在歐美短劇片場,除了本土演員用英文交流之外,中國制作團隊之間幾乎是全中文溝通,導演時而語言轉換不過來,大家也已經習以為常。
由海外華人制片團隊打造,“清壹色”白人演員主演的美國短劇,正在完美復刻國內壹周拍完大幾拾集的“流水線工程”。在短劇出海鏈條中,海外拍攝團隊多為承制方,劇本版權、IP、資金預算、後期投流和發行均由國內平台方承擔。
據國內多家媒體報道,今年如火如荼的短劇已經“火爆海外”,成了“老外們”的心頭好,只因11月中旬,壹款名為ReelShort的短劇App在壹夜之間登頂美國IOS娛樂榜,在iOS和Android上取得超1100萬次的下載量,並收獲高達2200萬美元的淨收入。
其實早在今年夏天,短劇的風就已經在洛杉磯卷起,隨後吹向紐約。這兩大城市影視資源相對集中,匯聚著美國頂尖電影、戲劇學院的中國留學生以及校友。這些科班出身的實力派團隊有足夠能力提供“前期-拍攝-後期”壹條龍服務。
對於制作團隊而言,如何能在經費、時間、劇組規模等種種限制下打造出本土化爆款?短劇究竟能火多久?這兩個問題的答案或許是不可分割的。
為什麼頂尖藝術學府出身卻要做“狗血”短劇?
如今已在美國電影行業有8年從業經歷的馬先生,是紐約視覺藝術學院導演系校友。畢業後,他曾參與《流浪地球 2》的紐約部分拍攝等多個大型項目。
早在中國短劇市場還花開未盛時,馬先生就已經通過業內好友熟知行業內幕。從小說信息流廣告、“歪嘴龍王”,演變到整部爽文小說翻拍、最後到如今因“暴富”神話火遍全網的短劇,馬先生目睹了國內短劇市場從萌芽到鼎盛時代的發展歷程。
近年來,導演專業在北美的工作機會並不多,馬先生便轉行當起了制片人。看到短劇制作浪潮開始風靡美國,31歲的他在今年9月緊急創立短劇工作室Entropy Cat,快馬加鞭地組建了壹個專業團隊,全案承接從前期劇本開發到後期剪輯包裝的國際制作服務。目前,馬先生已經完成兩部短劇制作,預計還有叁部將於年底至明年贰月份開機。
導演就業難,演員更難。雖然歷時118天的好萊塢演員工會大罷工在11月9日終於畫上了句號,但其對表演應屆生的影響仍余波未平。
據美國勞工統計局(Bureau of Labor Statistics)統計,自5月以來,編劇和演員工會的相繼罷工令大量劇組進入停工狀態,現已導致全國范圍娛樂行業內45,000人失業。
在美國生活已長達八年的肖惟宇,作為今年紐約大學戲劇表演專業應屆生,早已意識到非美籍中國留學生想要在百老匯、好萊塢當演員,門檻有多麼高不可攀。於是,他從大叁便開始接觸選角導演這壹行業,希望就業時能多條腿走路。但今年的演員行業對新人來說比往年更不景氣,不少專職演員都正在面臨待業。
紐約大學戲劇表演專業應屆生肖惟宇早起演員花絮照/肖惟宇供圖
反觀現處於初期發展階段的歐美短劇,它的誕生看似正合藝術留學生的心意:不僅能幫助他們熬過當下低迷的就業市場,還能積累劇組經驗、賺點生活費。但事實真的如此美好嗎?
短劇到底有多火?好萊塢演員也入局的傳聞幾分真幾分假?
近兩個月,肖惟宇把握住短劇制作團隊目前急需選角導演的時機,先後擔任以吸血鬼和狼人為題材的兩部短劇選角執導。
他直言,美國的工會演員和好萊塢明星根本“看不上”這些瑪麗蘇愛情劇,因為劇本存在太多邏輯出入,本地化改編也不夠爐火純青。將中式思維強行翻譯成英文,即便語法沒有問題,也難以讓母語者理解故事線和台詞本意。
“美國群眾由於文化差異,很少能從劇情裡理解霸總、逆襲這種國內短劇常見的套路,而且網文文化目前在美國也沒有發展的跡象,所以大部分群眾應該不會對短劇有多大的興趣。”肖惟宇說。
11月中旬,由中文在線旗下楓葉互動創立的短劇App ReelShort突然登頂美國IOS娛樂榜。隨後“力壓TikTok成第壹”“短劇出海成百億風口”等話題被大量國內媒體報道,直接“帶飛”中文在線(300364.SZ)股價。11月22日,中文在線收盤價(33.96元)創近7年來新高。
然而,被問及身邊的美國朋友是否會下載ReelShort之類的App觀看短劇,肖惟宇表示,他們根本不知道短劇的存在。“國內說特別火,國外你看哪兒有報道,你要是去看ReelShort的TikTok官方賬號,零星不到那麼點人點贊。”
中文在線股價谷歌截圖
馬先生表示,按照制作公司以及主創團隊計算的話,目前紐約大概有肆伍組人或者說短劇拍攝公司。洛杉磯以及其周邊,大概有10組甚至更多。
“是指在做這個的,不是正在拍攝的,同時正在拍攝的可能也就叁伍組吧,整個美國。”馬先生說。
海外權威新聞媒體中,僅有The Economist壹篇報道。北美社媒反應也和國內媒體形容的嚴重不符——X平台除了極個別軟廣之外無人討論,YouTube上除了官方視頻,也幾乎沒有其他用戶發帖,顯然尚未達到“火出圈”“刷屏”“都在看”的程度。
因此,不少海外華人影視制作方都在質疑ReelShort熱度造假、“買榜做局”。
北美短劇演職人員和制作團隊到底能賺多少?
據馬先生透露,短劇演員的薪資由甲方決定,但他作為制片人會為劇組的所有演員,包括沒有台詞的群演,爭取到市場最低標准以上且高於學生劇組的片酬。
“就目前來看,這些拍攝的甲方對於單純幾個主演,他們差不多能願意給到500美元壹天的價格。”他說。
那麼,在美國日薪500美元是什麼概念?據美國權威演員招募平台Backstage報道,受美國演員工會(SAG-AFTRA)保護的演員,在好萊塢電影制作中,群演和替身的日薪分別是187美元和219美元。
被稱為美國待業青年和大學生兼職好去處的星巴克,據ABC News報道,若包括全套福利,員工最高時薪能達到27美元。如果按每天工作10小時計算,星巴克員工的日薪也僅在270美元,遠低於短劇演員壹天的片酬。
不過從客觀角度考慮,新人演員長期實際上處於待業狀態,因此只有在能保證穩定檔期的情況下,才能真正避免入不敷出。
短劇劇組人員的薪酬在同行業水平的相比之下就稍遜壹籌。目前剛剛殺青的短劇承制方給予肖惟宇的打包價是1800美元,但在美國,選角導演通常是以時薪計費。
據美國求職平台ZipRecruiter統計,截至2023年12月6日,選角導演的平均時薪約為34.4美元。“要說我在這邊投入幾個小時的話,我絕對不止這些。”
但肖惟宇也承認,自己仍是業內新人,不能好高騖遠,畢竟身邊成立短劇制作公司的朋友現在不僅沒有回本,甚至全都在虧錢。
馬先生創立的Entropy Cat工作室也不例外。自公司成立,他已經抽出之前從事影視行業時攢下的幾萬美金投資於短劇制作,但近兩次的項目都在賠錢。
Entropy Cat工作室在美國拍攝短劇/馬先生供圖
“虧錢的主要原因就是組員的數量和rate(薪資)都是要高於其他短劇劇組的”。馬先生補充道,也有購買攝影器材的成本和對作品預期的因素。
為了“暴利”盲目入局?警惕短劇對投詐騙套路
談及歐美短劇制作行業現狀,馬先生透露,有相當多小平台甲方正在瘋狂壓榨、甚至詐騙制作方。首先,甲方會以低於正常水平的超低預算,找學生團隊或者剛入局的新團隊談合作。如果制片團隊接受不了預算,甲方會以談對投的手段騙制作方入局。
所謂對投就是預算各出壹半,待短劇發行後雙方再進行利潤分紅。但馬先生指出,整個流水以及相關數據均由甲方平台內部掌握,“所以分多少錢都是他們自己說了算”。
目前,壹部由馬先生制片,關於聖誕、狼人題材的愛情短劇剛剛殺青,預計將在聖誕節前發行。這部六拾多集的作品成本大約拾幾萬美元。
他表示,短劇從劇本結構和長度來說類似於壹部長篇電影,所以甲方即便要求再低,也至少需要給制作方八、九萬美元的預算。
Entropy Cat工作室在美國拍攝短劇/馬先生供圖
“按照目前北美的短劇流量和情況來看,甚至包括ReelShort,所有的平台都在虧錢。”馬先生表示,在這種形勢下,即便談對投的甲方把真實數字拿出來,他也可以光明正大的告訴制作方目前沒有利潤可以分。“不給你分錢,你說對投的意義不就完全不存在了嗎?”
屢遭壓榨的業內新人:向勞動力短缺說“不”
今年伍月從紐約大學戲劇導演專業畢業的Danis Zhang,通過朋友推薦,誤打誤撞加入了壹個八拾集片長的短劇項目。現在仍處於OPT(專業實習)期間的他,本想借此機會賺點生活費,積攢壹些美術制作經驗,卻在殺青後表示自己被壓榨得“做完壹次不會再想做了”。
預算僅有4000美元,但Danis需要同時負責美術和服裝兩個職務。雖然僅僅拾天的拍攝Danis就能拿到高達400美元的日薪,但他需要兼顧布景所用的道具和所有演員將近140多套服裝的策劃、采購與搭配,因此被占用的時間遠不止拾天。加之後期退還、清理服裝等收尾工作,Danis認為自己至少應得半個月至壹個月的薪水。
Danis強調,劇組上不只他壹人身兼多職。由於拍攝期間制片人在國內,執行制片(line producer)和制片主任(UPM)需要在片場統籌制片人的職責。
“真的壓榨,壹個人做肆伍個人的活,如果要做壹個這麼長的劇的話,學生組都沒有可能這麼少。”Danis說。
長達80多集的短劇,拍攝團隊僅15至20個人左右:沒有場記,沒有“挑杆兒”,只有導演,執行制片人、攝影總監、燈光指導、第壹副導演、化妝師等必不可少的職位。
在制作期間,Danis的生活和工作基本沒有界限,他不是在找服裝就是在換服裝、買新服裝的路上,拍攝前壹天臨時換演員早已令他不足為奇。Danis曾多次在拍攝當天才得知演員的身高和尺碼,“所有東西都是非常快制作的,但還要細節到可以看closeup(特寫)。”
工作文化有別,安全隱患頻出
短劇不成熟的中外合作方式造成的安全隱患問題,最終直接勸退了Danis繼續從事短劇行業的想法。在美國,特別是紐約,治安管控拾分嚴格。
據紐約市政府官網提示,在市內公園、辦公樓等室內建築內部、以及其他私人場所拍攝,均需要獲得產權管理部門的額外許可。
然而在拍攝前期,相關許可並未談妥。Danis說:“我們很多filming location(拍攝地點)沒有permit(許可證),我們每天都經歷著被警察趕出來。”
更令他擔憂的是,短劇作為由國內團隊投資、快制作的“流水線工程”,許多海外劇組特別注重的職位是空缺的,比如武術指導、特技演員、親密行為協調員等。而這些職位都是為了確保演員的人身安全與權益。
“有壹個scene(場景),他們(演員)需要大打出手,結果就出事了,不小心把壹個女演員的下巴打到了,本來不應該是真打的。我覺得如果你在set上面受傷了就是壹個很大的問題,他們(甲方)連個student fight choreographer(學生武術指導)都不願意請。”Danis說。
在Danis看來,雖然他參與壹次制作能賺夠在紐約3個月的房租,但短劇本身不但沒有任何藝術性可言,制作分工與溝通上還問題百出。“總不能老做這個,做的真的很累很吃力。”
短劇在北美市場的生命力會長久嗎?
經搜狐財經對話多個演員、導演與制片人,他們均表示目前北美短劇市場最大的問題就是劇情觀念與美國社會主流觀點背道而馳。
肖惟宇以自己的選角經歷為例,指出國內投資方“不care(在乎)演員的演技”,唯壹的要求“就要找白的、找好看的”。
反觀由迪士尼、華納這些美國主流媒體投資制作的影視作品,文化多元性與多元化審美已經成為當下的先決條件。肖惟宇認為,短劇類似於Telemundo(美國西班牙語電視台),主打北美下沉市場,“是有點文化的人都不會去看的”。
在他看來,這個市場風險很大,劇本題材同質化嚴重,劇情缺乏新意,滿屏皆是狼人、吸血鬼、黑幫、霸總。
“短劇和美國主流文化之間還是有很大的差異的,與美國成熟的娛樂工業體系和推廣相比還是缺少競爭力。觀眾在短劇中所追逐的僅僅只是壹個短期的精神鴉片,而美國大部分影片和劇作由於文化原因不推崇這種模式,所以短劇市場在美國壹定是持續下滑的。”肖惟宇說。
加之目前出海短劇平台的單集付費模式也與美國流媒體平台普遍的訂閱模式截然不同。ReelShort上的短劇僅開始幾集可免費觀看,之後需要付費或觀看廣告解鎖。用戶充值4.99美元可以獲得500金幣,如此換算下來,解鎖壹集《Fated to My Forbidden Alpha》要花0.7美元。
“單集看起來很少,但是它壹下利滾利利滾利,觀眾可能壹時疏忽了,但他回過頭來‘我怎麼花了30多塊錢’。”如意算盤終究落空,肖惟宇補充道,以單集解鎖為主要盈利模式的短劇,最終將栽在下沉市場付費能力低、無法支撐反復觀看的門檻上。
國內短劇市場也面臨著定價不合理等誘導付費亂象。據多家媒體報道,國內近期已有不少消費者識破“低價”自動續費解鎖劇集的充值套路,甚至有網友稱發現父母已經“充值數千元”。
但在馬先生看來,國內的短劇就是靠下沉市場火起來的。
“北美中下層民眾生活壓力大,沒有時間精力進行傳統的娛樂項目,需要更短平快的放松。既然有這個需求,那短劇本身的存在就是有意義的,但它流行背後潛藏著壹些更需要人們關注的社會問題。”馬先生說。
他認為像Netflix和YouTube這些本土流媒體巨頭在幾個月後壹定會下場,並且把制作費和出片量“卷上去”,因為對於資金雄厚的公司來說下場成本太低。
“我個人覺得北美短劇市場最起碼還要增長10倍。因為我很早就有朋友是短劇業內人士,我對國內短劇市場是怎麼壹步步演化到現在這個情況還是有個比較直觀的認知,所以我還是比較看好整個市場的盈利情況會快速地增加,可能半年之後可以達到比較健康的市場模式。”-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
-
原文鏈接
原文鏈接:
目前還沒有人發表評論, 大家都在期待您的高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