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期: 2024-01-18 | 来源: 伊历史 | 有3人参与评论 | 专栏: 赵薇 | 字体: 小 中 大
孔德永与中信银行杭州分行取得了联系,对方答应给他提供30亿元的融资额度。孔德永一听到这个好消息,立刻用微信把情况告诉了赵政。赵政也很高兴,但他还想多要一些,因为从银行借钱比较划算。可是银行的人说,他们只能按照30亿元的方案上报,最终能借多少要看股市的行情。如果万家文化的股价能涨到27元,那么他们就能放贷30亿元。这是一种股票质押的方式,也就是说,龙薇传媒要根据收购协议,提前把从万家文化收购来的部分股票质押给中信银行,这样就能拿到收购所需的资金,然后把钱交给孔德永。为了筹集更多的收购资金,他们在见过面的第二天,也就是2016年12月9日,黄有龙让赵政去找秦某谈判。秦某是西藏银必信资产管理有限公司的负责人,赵政想从他那里借15亿元,但秦某有个条件,就是必须有银行的资金配合。在收购的大致框架敲定之后,他们还在微信上建了一个群,方便沟通。证监会后来通过手机取证,发现了这个“万家文化项目微信群”的聊天记录,群里有7个人,分别是:孔德永、万家集团的财务总监王某、万家文化的董事会秘书詹某、赵政、恒泰长财证券的相关人员等。
在经过了一系列紧张刺激的筹备之后,2016年12月27日,万家文化向外界披露了一则重磅消息,宣布了一项重大的股权转让计划:万家集团将其持有的1.85亿股万家文化股票,占公司总股本的29%,以每股16.5元的价格,总计30.6亿元的金额,出售给龙薇传媒。这笔交易一旦完成,龙薇传媒就将取代万家集团,成为万家文化的最大股东和实际控制人。龙薇传媒表示,收购资金全部来自于自身的资金或者自行筹措的资金。这是一种在市场上十分常见的买壳操作,买壳方除了要支付股权的转让费用,还要向原股东支付一笔数额巨大的壳费,以获取上市公司的壳。买到壳之后,买壳方还要向上市公司注入自己的资产,以提升公司的价值。在这个案例中,万家文化更像是一个主动卖壳的一方,它主动帮助龙薇传媒寻找资金来源,而龙薇传媒接手万家文化后,打算注入的资产就是赵薇本人。万家文化之前就一直想要转型为一个“综合性泛娱乐公司”,而龙薇传媒的幕后老板正是赵薇,这意味着万家文化未来将拥有赵薇这样一个超级明星的品牌,无论是在影视市场的竞争力,还是在资本市场的运作能力,都将有质的飞跃,赵薇的名人效应将让万家文化的股价大涨。果不其然,万家文化在2017年1月12日复牌后,股价连续涨停,1月13日再次涨停,周末过后,1月16日又上涨了3.82%,1月17日又涨了3.68%。股价从18元左右一路飙升到24元左右,创下了公司股价一年来的最高纪录。但是,这笔交易也立刻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当时,宝能系通过借钱买入万科股票,引发了一场轰动的股权之争,刚刚平息。2017年初,证监会明确表示要重点打击“忽悠式”、“跟风式”和盲目跨界重组的行为,于是,赵薇就就这样成为了被监管部门重点关注的对象。- 新闻来源于其它媒体,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
原文链接
原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