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期: 2024-01-25 | 来源: 长安街知事 | 有0人参与评论 | 字体: 小 中 大
(四)
持续数十载的爱泼斯坦案正是上述美国制度逻辑的生动写照。
2005年,在被查明犯有性侵和性虐多达36名未成年少女重罪的情况下,爱泼斯坦竟能与佛州南区联邦检察官达成不予起诉的认罪协议,仅被判刑18个月。不光如此,爱泼斯坦还被安置在棕榈滩县监狱的一个条件优渥并能自由接待访客的私人套间服刑,更是在服刑三个半月后就被允许离开监狱,享受每周六天、每天最长12小时的“工作假释”,假释期间,还被允许多次乘坐公务机前往他在曼哈顿或美属维尔京群岛的住所。
这些令人匪夷所思的现象,实际上正是私人部门利用美国的制度体系特点攫取实际权力的后果。
在西方的大众传媒中,美国的制度被描述成可以依据法治和程序原则展开公平竞争的、允许多元利益在其中博弈以获取国家权力的舞台;而实际上,只有资本家及其附庸才有赢得游戏的可能。在这个过程中,正义的概念也被改造,法治成了不公正的遮羞布。
亨廷顿曾在上世纪六十年代将美国的政治制度描述为“都铎式政体”,认为其带有显着的中世纪封建特征;六十多年过去,爱泼斯坦一案的走向,标志着在政治上,美国还未走出中世纪。
更为关键的是,这样的制度结构意味着在国家强盛之时,发展的外溢效应会使弱势群体多少受益,一定程度上掩盖社会矛盾;而待到国势倾颓,强势阶层更为关注自身利益时,越来越多的疮疤就会被逐个揭开。- 新闻来源于其它媒体,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
原文链接
原文链接:
目前还没有人发表评论, 大家都在期待您的高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