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期: 2024-01-28 | 來源: 叁聯生活周刊 | 有0人參與評論 | 字體: 小 中 大
中國寫字樓市場降溫的速度之快,遠遠超過了住宅市場。北京、上海和深圳等地的寫字樓大量空置,空置率創出10多年的新高,而租金價格創出10多年新低。壹線城市裡些曾經最頂級的寫字樓,在大量辦公區域關門之後,也不復往日的繁華和氣派。
根據市場主流機構的數據,去年年底,中國幾大壹線城市的寫字樓空置率都超過了20%。深圳的空置率最高,甲級寫字樓的空置率超過26%,上海的空置率為21.8%,比上年上漲超過5個百分點;北京的空置率為21.7%。這就意味著,在中國壹線城市,至少有超過2成的寫字樓處於空置狀態。按照很多網友的目測,很多頂級辦公大樓的空置率還要遠高於此。
《盛裝》劇照
隨著寫字樓空置率越來越高,租金也隨之大幅跳水。空置率最高的深圳,租金價格相比前幾年的最高點已經下跌了3成,回到了11年前的水平;北京去年的平均租金下降超過9%,但從實際成交價格來看,部分區域跌的租金價格其實已經被腰斬,比如望京某熱門辦公區域,前兩年的租金價格為每平方米7元/天,現在已經跌到了3.5元/天。
國內寫字樓市場之所以出現斷崖式下跌,主要原因還是需求疲軟。寫字樓市場有壹個指標叫做淨吸納量,是指“新租面積+擴租面積-退租面積”,業界以此衡量寫字樓的市場需求。以最近兩年的數據來看,國內壹線城市的寫字樓淨吸納量呈現暴跌之勢。
從2021年到2023年,北京的甲級寫字樓淨吸納量從101萬平方米下降到12.7萬平方米,跌幅87%;上海從136萬平方米下降到39萬平方米,跌幅71%;深圳從84萬平方米下降到22萬平方米,跌幅74%。以這組數據來看,叁大壹線城市的甲級寫字樓,在過去2年的需求大幅萎縮了7-9成。
《獵場》劇照
企業對於辦公樓的需求大幅下降,主要原因還是最近幾年很多企業盈利不佳,需要通過各種方式縮減開支。比如互聯網企業,在過去行業的黃金時期,很多互聯網公司都非常舍得在辦公環境上花錢,但是隨著這幾年互聯網行業的紅利期逐漸消失,各大互聯網公司都面臨不同程度的盈利壓力,降本增效就成為互聯網公司過冬的戰略。
如果說大規模裁員還要面對各種社會壓力,那麼縮減辦公開支就成為相對最容易的選擇。在降本增效的大背景之下,很多互聯網大廠或是減少辦公面積,或是消費降級,從頂級辦公區域搬遷到更便宜實惠的寫字樓。
比如北京的中關村和望京地區,是互聯網企業最集中的兩大區域,但是最近幾年,很多互聯網企業都開始撤出,字節跳動、微軟和愛奇藝等等從中關村退租,美團更是在望京提前退租3萬平方米。
《壹路朝陽(电视剧)》劇照
除了國內企業在辦公開支上壓縮成本,外資撤離也在壹定程度上減少了寫字樓的需求。2023年,中國實際使用外資同比下降了8%,曾經高速湧入中國的外商投資,在去年出現了罕見的負增長。外資壹向是我國高檔寫字樓的重要客戶,最近幾年,外資開始縮減在中國的投資,部分外資甚至全部停止了中國業務,徹底關閉了在中國的辦公室,全球資管巨頭先鋒集團,去年就徹底停止了中國業務,在11月份關閉了在上海的辦公室。這些外資的撤離,也導致國內寫字樓市場失去了部分重要客戶。
這些撤離的外資部分是因為在中國經營成本上升,盈利壓力加大,部分是因為地緣政治的因素而退出中國。隨著中國近期開始出台各種吸引外資的舉措,部分外資有可能會重新回到中國市場,但那些基於地緣政治因素而離開的部分外資,在短期之內可能很難重新回到中國。對於寫字樓市場而言,那些外資客戶離開造成的需求缺口,短期之內可能很難被填補。
《獵場》劇照
寫字樓是觀察壹個城市乃至壹個國家的經濟晴雨表,在很大程度上折射了經濟活動的興衰。判斷壹座城市的經濟是否活躍,寫字樓也是壹個很好的觀察窗口。
從微觀層面來看,寫字樓的需求是否旺盛,折射了相關產業處於怎樣的發展周期。壹線城市寫字樓的主要需求來自金融業、科技互聯網行業以及其他壹些服務型行業。當前壹線城市的寫字樓出現大量空置,說明這些重點服務型行業處於向下的周期,缺乏足夠的擴張動力。
寫字樓大量空置,不僅只是金融和互聯網等行業處於萎縮周期,表明更多的行業都在收縮戰線。因為如果只是金融和互聯網等行業的辦公需求下降,其他行業如果還在上升周期,可以很快填補寫字樓市場的需求空白。
但是,幾大壹線城市的空置率壹年比壹年高,說明絕大多數行業尤其是服務業都在收縮戰線,對於辦公空間的需求持續減少。壹方面,企業需要壓縮辦公空間來節省成本,同時,很多企業在裁員之後,確實也不再需要太多的辦公空間。
《相逢時節(电视剧)》劇照
過去拾幾年,中國壹直在努力發展服務業,提高服務業在經濟中的比重,因為發達國家壹個重要的標志就是服務業占比很高,服務業對GDP的貢獻度壹般都超過70%。拾幾年前,我國服務業對GDP的貢獻度只有40%多,到了2019年,服務業比重大幅提升,對GDP的貢獻度超過了6成,如果按照這樣的趨勢發展,我國的服務業占比有望接近發達國家的水平。
但是疫情之後,中國的服務業開始掉頭往下,終止了持續增長的勢頭,2023年,中國服務業對GDP的貢獻度下降到54.6%。互聯網的萎縮,教培行業的覆滅等等,都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我國服務業的發展。
寫字樓大量空置,從更宏觀的角度來看,也意味著中國經濟向服務業轉型,跨向更高級的發展模式還任重道遠。-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
-
原文鏈接
原文鏈接:
目前還沒有人發表評論, 大家都在期待您的高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