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_NEWSDATE: 2024-02-01 | News by: BBC中文 | 有0人参与评论 | _FONTSIZE: _FONT_SMALL _FONT_MEDIUM _FONT_LARGE
刘树文是个推拿师,女儿是妇产科医生。他一个人公园也去,宜家也来,“想找个互相帮助的人,没有碰到,我退休工资4000多,身体蛮好的,可她们要求太高啊,要房子啊车子啊……”
因为常来宜家,他和黄桂珍也熟络了起来,“他这个人很好的。”黄桂珍指了指刘树文,大部分时间他都安静地坐在一旁听别人说话。
但不说话的人很容易被遗忘。人声一层高过一层,人们都在竭力表达自己,这个热闹的下午刚刚到来。
“房子和钞票的魔咒”
热闹中出现了一个插曲,端着两杯沙拉坐在范明月邻桌的路知行和餐厅的工作人员争执了起来——他被怀疑自带食物。
10月初,宜家发出“告顾客书”。
今年十月初,一幅约两米高的《告顾客书》横在了这家店的餐厅门口:“在宜家餐厅出现了一个相亲群体,这个群体占用了宜家餐厅舒适的就餐环境,长时间占用座位,自带食品及茶水,大声喧闹,随地吐痰,吵架及斗殴......即日起餐厅开始实行先购餐,后入座的经营模式,只对用餐的顾客提供服务。”
从此,餐厅入口多了几个身形高大的保安,每天从9点把守到下午5点。餐厅外围则用一排高高的餐桌将非就餐区与就餐区隔离开。非就餐区摆着几张桌子,没有椅子。
周二,宜家餐厅,在聊天的老人。
此刻,那排餐桌上已经伏满了男男女女的老人,他们没有购餐,只端着一杯咖啡,挎着环保购物袋,向就餐区里张望。看到坐在就餐区的熟人时,就隔着桌子喊一声,也有就餐区的人走到桌子边跟他们聊聊天。
对宜家来说,这份热闹有些尴尬。
在2011年,宜家就曾贴出过类似的告顾客书,当时还专门辟出免费咖啡区供相亲团体使用。在宜家公共关系经理唐嫱看来,当年是以一种温和的方式试图引导,但几年下来,状况并没有变好,时而还有一些矛盾和冲突发生。
今年国庆期间,因为争抢座位,餐厅发生了斗殴事件。宜家终于“忍不了”了。
被质疑自带食物,71岁的路知行很是气愤,他随即掏出了购物发票“自证清白”。路知行浓眉黑发,脸上皱纹不多,整个人显得很精神。按他的说法,他原来是外事干部,大学学管理,后来进修自学外语,去过51个国家。
因为觉得初中文化程度的前妻“经过改革开放,观念却没有得到成长”, 表现为“打个电话就问,谁打来的,男的女的?后来就限制你行动,又要出去了,跟谁出去的?甚至发展到要翻包。” 2000年,路知行结束与妻子27年的婚姻。离婚后,他自称“自由、解脱了”。- 新闻来源于其它媒体,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
原文链接
原文链接:
目前还没有人发表评论, 大家都在期待您的高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