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期: 2024-02-08 | 来源: 六神磊磊 | 有0人参与评论 | 专栏: 金庸 | 字体: 小 中 大
从这个角度看,降龙十八掌暗合易理,可说是与天地合德,与四时合序,难怪所向无敌。
三
如果说降龙十八掌代表《易经》,那么金庸小说里第二个着名的“龙”元素——小龙女,同样隐喻了一部名着,就是《庄子》。
在创作小龙女的形象时,金庸一定是借鉴了《庄子·逍遥游》,不接受反驳:
“藐姑射之山,有神人居焉,肌肤若冰雪,淖约若处子,不食五谷,吸风饮露,乘云气,御飞龙,而游乎四海之外。”
这活脱就是小龙女,容貌绝丽,白衣如雪,居住在与世隔绝的古墓里,睡在寒玉床上,完全就是《庄子》里不食人间烟火的姑射神人。
另一个旁证是,金庸还给小龙女安排了首词叫《无俗念》,里面有这么一句:“浑似姑射真人,天姿灵秀,意气殊高洁。”
再次提到姑射真人。小龙女的形象源于《庄子》,应该没有争议了吧。
说回到龙,”降龙十八掌“是借用了龙的威猛刚健,小龙女这个形象则是用了龙的神秘、高洁。
她是金庸小说里来历最神秘的女主角,无父无母,无名无姓,也没有乡里籍贯。
被终南山古墓收养后,得名“龙女“,也是隐喻了她的传奇色彩,就像从云天之外降临到尘世一样。
小龙女不但形象、气质符合《庄子》,她为人也很淡然、淳朴、天真,深得道家豁达无为的气质。
人人都为“武林盟主”争破头,偏偏她不争不抢:“我做不来什么盟主不盟主”,半点也不放在心上。
面对金轮法王挑衅:“你若接不住我十招,那该怎样?”,她一句“接不住就接不住,又怎样了?”让法王语塞。
同样是一个“龙”的元素,在降龙十八掌和《易经》中,就让人感到睿智、健旺、向上,而放在小龙女和《庄子》身上,就让人觉得飘逸、洒脱。
正像中国文化的丰富多彩,既看得懂、算得明,也想得开、放得下;可以自强不息、勇猛精进,也可以逍遥游于天地之间。
四
再下一样金庸小说里重要的龙元素,毫无争议,是屠龙宝刀。
它所指代的是中华传统文化里另一类瑰宝——兵法。
宝刀百炼生玄光,秘笈兵书此中藏。屠龙刀有个最大秘密,就是其中藏有兵法武穆遗书。郭靖黄蓉当初铸造这把刀,是希望未来有志之士能取出兵书,驱逐鞑虏,恢复中华,所以刀名“屠龙”。
夭矫如龙的宝刀,在金庸笔下,也成了传统文化里兵战智慧、勇武精神的指代。
事实上,龙在传统文化里有一个含义,就是战争之神。所谓龙战于野,其血玄黄。当初黄帝大战蚩尤,就曾召唤应龙相助,攻蚩尤于冀州之野。
金庸为什么要在武侠小说里嵌入“兵法”这么一条“龙”?大概是因为兵法也代表一种民族精神,就是战斗精神和反抗精神。
中华民族一直是爱好和平的,反对穷兵黩武。《六韬》就有云:“兵为凶器,不得已而用之。”
但我们也同样能征善战、名将辈出,所以我们的军事思想也光辉灿烂。- 新闻来源于其它媒体,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
原文链接
原文链接:
目前还没有人发表评论, 大家都在期待您的高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