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期: 2024-02-09 | 來源: 《舌尖上的信念》 | 有0人參與評論 | 字體: 小 中 大
我去山西長治市采訪,當地女作家葛水平對我說,山西是面食大省,你壹天吃壹種面,壹年不會重復。那半個月時間,我暈暈乎乎吃下拾幾種面條,連名字都來不及記全。拉面、刀削面、剔尖面、扯面、壹根面、剪刀面……
山西廚師現場制作,技藝爐火純青,已經上升為壹種讓人賞心悅目的表演藝術。我還吃過玉米面、高粱面、豆面、蕎麥面和米面,但我覺得,在口感上雜糧面終究不如小麥面。
■ 圖源:網絡
在北方把面條工藝推向巔峰的同時,南方也發展出紛繁的米粉品類。與面粉不同,大米磨成的粉團缺乏黏性,無法拉扯,要將它們舂搗為糍粑,再壓榨成粉條。
就像北方的面鋪壹樣,南方各省的米粉店,招牌林立,比比皆是。米粉店用的通常是新榨好的濕粉,在滾水裡焯壹下,加上菜肴調料湯食或拌食,快捷方便。
就我自己的見聞來說,廣西是中國最發達的米粉王國,除了桂林米粉,還有柳州螺螄粉、南寧老友粉、武鳴生榨米粉、賓陽酸粉、融水濾粉、防城港卷粉、欽州豬腳粉等數拾種,圓、扁、條、塊,形態各異,鹹、酸、甜、辣,味道不同。有學者研究認為,水稻正是壯族、侗族的祖先馴化的,廣西人的米粉做得好,也是自然之理。
過年是壹年中隆重的大事,再將天天吃的主食端上桌面,必然惹人生厭。所以,春節主食的原則是隆重而非日常化。北方人天天吃面條、饅頭,這時就應該吃面食裡的餃子,它比面條豪華,比包子精細,比大餅復雜,你可以在餡料上盡情講究。南方人天天吃米飯,過年也要換換口味,享用米食中的加工精品。
■ 江蘇省常州市武進區(1981年) 攝影 | 湯德勝
03
所有人奔赴的晚餐,
桌上該有些什麼?
家人團圓,祭告祖先,高高興興吃上壹餐年夜飯,是普通人家的基本願望。舊歷拾贰月叁拾晚上,在萬家燈火裡,盛宴同時開啟。
人人都在過節,春節期間你很難從商店和菜市場獲得補給,多年來行成了壹個慣例和習俗:年前就得儲備好半個月的生活物資,謂之備年貨。
閩西北過年要准備些什麼?我的朋友余以琳長年在沙縣生活,在多家報紙開設美食專欄,他回憶說:“首先是殺年豬,沒豬肉過什麼年?當然也不是每家都殺,但至少也要買上贰叁拾斤豬肉。”他想了壹下,扳著指頭說,“雞叁只,鴨柒八只,草魚叁條,豆腐拾幾斤。鴨蛋100個,給客人吃;雞蛋100個,炒菜用。香菇、冬筍、木耳、粉絲若幹。粉幹備好10斤,還要做年糕、糍粑、米馃等等,釀春酒若幹壇……”-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
-
原文鏈接
原文鏈接:
目前還沒有人發表評論, 大家都在期待您的高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