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期: 2024-02-09 | 來源: 《舌尖上的信念》 | 有0人參與評論 | 字體: 小 中 大
“沙縣的年夜飯其實很單調,無非雞、鴨、魚、肉。”他說,“首先是雞,紅菇燉雞最好。第贰道菜是鴨,可做白斬鴨。雞肉其實不好吃,但大補,所以地位高,缺它不得;鴨肉好吃,但地位低;美食家都講究喝雞湯、吃鴨肉。第叁道必備的菜是魚,壹般是2斤左右的草魚,細嫩;鯽魚太小,鯉魚肉粗,不用。第肆道菜要上豬肉,最好是豬腳或排骨。第伍道必備的菜是海味,蟶幹做湯,比如蟶幹燉豬肚;墨魚水發,做酸辣湯,墨魚燉豬腳也行。過去山區重視海味,因為難得。這伍道菜是必備的,雞鴨魚肉、山珍海味全有了,壓得住陣腳。”
“福建畜牧業不發達,羊很少,耕牛很寶貴,基本不吃牛肉和羊肉。其他菜就隨意了,根據家庭口味設置,油炸荔枝肉,燜油豆腐,再上些炒菜配酒,比如炒臘鴨、大腸、冬筍等等,以好吃為主。”
■ 福建莆田農村 攝影 | 徐學社
年夜飯是壹年收成的檢閱,人神共饗,所以第壹原則是隆重,豐盛。壹定把公認的最好食物統統展示出來,至於是否好吃倒在其次。第贰原則是非日常化。天天吃米飯,這時主食就要換成年糕和白粿;你也許經常吃雞,但這時就要講求氣派,燉只全雞;壹年就這麼壹餐,什麼復雜上什麼,比如炸荔枝肉。越貧窮的家庭,寄寓在年夜飯上的希望越大。
北方的年夜飯與南方有所不同。天津老人宋正元介紹了贰叁拾年前的習俗,天津過年也是從臘月贰拾叁(又叫小年)開始准備,買好可以吃到元宵節的魚、肉和炸貨。北方的冬天沒有什麼蔬菜,主要需要購買儲存的就是大白菜(約叁肆百斤)、土豆(約壹百斤)、大蔥(約伍六拾斤)和大蒜頭(六柒辮,每辮25個)等。天津居民平時吃面,以及玉米、大豆等雜糧,每家天津居民過年的時候都會得到供應的兩斤天津小站出品的“小站大米”,非常珍貴。
他家的年夜飯吃什麼呢?首先是雞;其次是魚,鯽魚或鯉魚;第叁是燉肉,燉壹大鍋紅燒肉,吃到拾伍;第肆道是肆喜丸子,多種餡料糅合、油炸,個大如梨,象征團團圓圓。這些菜家家必備,接下來的是他家獨有的:第伍道年夜菜是烹對蝦,第六道木須肉(木耳、雞蛋和豬肉炒),第柒道燉牛肉,第八道炒白菜。天津的年夜菜講究八熱肆涼,所以還有肆道涼菜:涼拌白菜心、醬貨拼盤(火腿腸、豬肝等醬味)、炸花生米和糖醋面筋。主食吃米飯,過午夜零點吃餃子。
我對照了壹下,天津與福建的年夜菜差異不大。雞、魚和豬肉都是餐桌的主角;鴨子是南方水鄉特產,天津較少見;福建不炸肆喜丸子,但桌上會有鴨蛋或湯圓,也表達團圓的意思;天津鄰近牧區,所以牛肉上桌,羊肉多用於包餃子;又鄰近渤海,因此有海鮮。
春節是漢族的節日。作為壹個農業民族,漢族社會的最大理想是“伍谷豐登”、“六畜興旺”。“六畜”就是“馬牛羊,雞犬豕”。馬、牛提供畜力,是人類的幫手,不會輕易宰殺;南方許多地區不養羊,我去省城讀大學,才第壹次吃到羊肉;狗肉僅在秦漢之前流行過壹陣;真正為漢民族提供日常肉食的,只剩雞和豬了。長江流域開發後,增加了魚、鴨、鵝、兔等。
雞與“吉”同音,大吉大利,遂榮登中國年夜菜首席。豬是祭祀的叁牲之壹,體量巨大,能為宴席提供充足的肉食。魚是較晚出現的南方食材,被賦予“連年有余”之意,因此堂而皇之登上北方餐桌。這叁種年夜必備食材,體現了農業文明對於華夏民族的深遠影響。-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
-
原文鏈接
原文鏈接:
目前還沒有人發表評論, 大家都在期待您的高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