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期: 2024-02-09 | 來源: 《舌尖上的信念》 | 有0人參與評論 | 字體: 小 中 大
■ 浙江省寧波市寧海縣 攝影 | 章才金
04
牛羊與海鮮
邊疆過年吃的更鮮美
我國西北地區屬於牧業文明,牛羊成群;東南沿海屬於漁業文明,海產豐富。這兩個地區,為我們的餐桌提供了更多的高品質動物食材,豐富了中國的年夜飯。
越近內地,牧區特色越少。我以為半農半牧區的甘肅,年夜菜裡也少不了羊肉,但是當地的朋友高和告訴我:“從前甘肅過年,雞是壹定有的;魚壹定有,是草魚;豬肉叫大肉,也壹定有;羊肉不壹定,你喜歡就上,沒牛羊也無所謂;蔬菜很少,沒什麼好挑選的,只有大白菜、土豆和蘿卜。”
真正讓羊肉成為年夜飯主角的舞台,是大草原上蒙古族的年夜飯餐桌。蒙古族牧民也過春節,除夕要吃“手把肉”,以示闔家團圓。錫林郭勒盟的牧民把整只羊放在大鍋裡煮,再擺到案頭,羊頭放在整羊上面,朝向年紀最長、輩分最高的長者。蒙古族的飲食,無論怎麼變化,無非是烤全羊、羊背子、手抓羊排和羊肉餡蒙古包子之類,再配上奶茶奶酒,充滿游牧民族幕天席地的奔放豪爽氣息。
■ 圖源:網絡
藏族重視的藏歷新年,與漢族的春節日期接近,也有除夕夜吃團圓飯的習俗。高原民族的年夜飯獨樹壹幟。據說,藏族傳統的年夜飯,是用牛羊肉、蘿卜、面疙瘩等做成的“古突”(面團肉粥),當然也免不了酥油茶和青稞酒。
與畜牧業發達的西北地區相映成趣,中國的東南沿海屬於漁區,海洋捕撈和海水養殖業發達,為居民提供了豐富的水產。
雞和豬的地位並沒有動搖;魚則因地制宜,改成了鹹水魚。香港人的年夜飯,往往選用石斑魚,此外還有壹道“發菜蠔豉”必不可少——取“發財好市”之寓意,用發菜與牡蠣幹壹同燜煮而成。
■ 發菜蠔豉
寧波人的年夜菜從前必有“雪菜大湯黃魚”,也許因為野生大黃魚基本滅絕,漸漸改為熏魚,不知什麼時候開始,“紅膏熗蟹”成了必備的年夜海鮮。青島人的年夜菜除了清燉或紅燒黃花魚外,常見的還有水煮大蝦和海參肘子(或豬蹄)……雖說靠海吃海,但南海、東海和黃海的出產並不相同,南北的年夜海鮮伍花八門,讓人眼花繚亂。
以農業文明為底色的年夜飯,是在漫長的歷史中形成的。中國的年夜飯,還將融入畜牧文明和海洋文明的元素,在雞、鴨、豬、魚之外,牛羊肉、大蝦或鮑魚將逐步成為年節必備肉食,所有中國人都將分享這篇土地的寶貴物產。除夕餐桌,成為展示中華民族獨特生存空間和生活方式的舞台。-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
-
原文鏈接
原文鏈接:
目前還沒有人發表評論, 大家都在期待您的高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