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期: 2024-02-16 | 来源: ET today | 有60人参与评论 | 专栏: 习近平动态 | 字体: 小 中 大
最新一期的《经济学人》美国和亚太版本封面故事聚焦在跌跌不休的中国股市。(图/撷取自《经济学人》封面)
《经济学人》用了绪论第一篇、Briefing专文、中国板块第一篇和财经板块第一篇四篇文章深入分析了中国股市表现不佳的深层次原因。
文章提及今年的中国股市让人经历了一场惊吓之旅。尽管美国S&P 500 指数创下了历史新高,但中国和香港市场光在1月份就蒸发了1.5兆美元。散户投资人开始透过中国社交媒体发泄不满。据报道,如此凶恶的重挫甚至逼得习近平在 2 月 6 日特别听取了相关部门的简报。果不其然,第二天,证监会主席易会满被免职下台。随著国营企业开始启动回购股票,股价略有回升。 未来几天,它们应该还会进一步的上涨。
不过,退一步来说,惨淡的大局已定。 在美国股市上涨14%,印度股市上涨60%之际,中国大陆和香港股市的市值从2021年的高峰以来已消失了近 7 兆美元,跌幅35%,这次的下降预示著一个根本的问题,那就是国内外投资人曾将中国政府视为可靠的经济管家的这个信任已经消失不见,这为中国的进一步成长带来了严重的后续效应。
不过十年前,中国市场的气氛仍然风火朝天。外国投资人渴望挖掘这个全球经济洼地的进一步潜力。中国也以每年超过6%的稳定速度持续扩张。2014 年,随著离岸投资人可以透过港沪通直接投资中国股票,外国的QFII投资人蜂拥而至。四年后,MSCI开始将中国大陆股票纳入其全球的权值计算范围,中国政府也积极推动市场的专业化来吸引外国资本和专业知识的进入,甚至尝试建立一个可以取代房地产的资产类别。 随著一大群富豪和投资大鳄的崛起,大家在习近平的呼吁下满心期待可以共同实现所谓的中国梦。
十年前,中国市场的气氛仍然风火朝天,大家在习近平的呼吁下满心期待可以共同实现所谓的中国梦。(图/翻摄自新华社)
当时的背景提示给大家的是,无论中国政治如何变化,中国官员肯定值得信赖,他们会全力引导中国经济走向繁荣;中国将继续以令人羡慕的速度持续成长,其公民仍将财富和经济稳定置于政治的自由之上,外国投资人更将获得丰厚的回报。 每个人都可以在中国找到致富的路径。
那,现在出了什么问题? 《经济学人》在文章直言一个广受关注的担忧来自于中国政府的政策不稳定:
2020年对科技业的监管打压打击了投资人的信心;疫情封控的出现更搞得大家不知所以;政府在治理房地产危机上则尽显犹豫,这不但削弱了储蓄和信心,还将经济拖入了通货紧缩,截至今年一月份的物价跌幅达到了2007~2009年金融危机以来的最快水平。避免泡沫再次膨胀是正确的,但中国政府也希望停止政府输血,并将成长重点放在“高品质”产业,中国政府认为这将有助于中国与美国在技术、经济和军事实力的相抗衡。 然而,即使在这些产业,去年的利润也开始下降,但中国迟迟没有发布需要的刺激措施。- 新闻来源于其它媒体,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
原文链接
原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