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期: 2024-02-16 | 来源: ET today | 有60人参与评论 | 专栏: 习近平动态 | 字体: 小 中 大
《经济学人》认为变革的最大障碍正是习近平一直坚持的治国理念。(图/路透社)
疲软股市吐露政策不稳拉回投资人信心是重中之重
我感觉吧,从股市的角度来看,国进民退的另一面就是提高国有企业的市值。过去一年,在中国,从资金的提供方到筹码的拥有者尽皆纳入了计划经济的范畴,其结果在曾提出“中国特色估值体系”的证监会主席易会满下台的一刹那宣告了执行的不如人意。
所谓的“中国特色估值体系”说的是透过发展符合中国国有企业特色的估值方式,譬如呼应国家战略、拯救失业率等社会责任,可以提高这些公司在金融市场的估值。这个陈义过高的想法当然不是散户占多数的中国股市可以接受的,也不是信仰市场经济的外资可以理解的。
过去,当中国股市规模较小且经济仍在快速成长时,进行这些改革或许容易。但现在,投资人已经有了数十年的中国股票交易经验。他们怎么可能忘记中国政府曾经试图推动的国营企业改制以及将资金大规模投入某特定产业曾经带来的一连串苦果?
蠢蠢欲动的印度、蓄势待发的东协、大手笔拼经济的海湾国家,哪一个不是对全球资金极尽谄媚讨好?(图/达志影像/美联社)
最重要的是,外国投资人的选择离场更是不可承受之重。过去,你可以说中国一枝独秀,再怎么看不明白,庞大的流动资金其实也别无选择,但今天,蠢蠢欲动的印度、蓄势待发的东协外加大手笔拼经济的海湾国家,哪一个不是婀娜多姿,对全球资金极尽谄媚讨好?当然,庞大的中国散户以及藏富于民的家庭储蓄或许别无选择,但他们总可以按兵不动继续放在银行吧。
我相信中国股市的疲软反映的不是只有经济困境这么简单,更重要的是政府政策的不确定性。
目前,股票在中国家庭资产配置中比例还不算大,股票发行在企业融资途径中也才刚刚开始,但中国消费者、购屋者和企业家对经济复苏的信心才是至关重要。如果股市继续对经济前景做出如此糟糕的回应,那么人们的热情要回归就不是那么容易。
难怪2月7日的《法兰克福汇报》(Frankfurter Allgemeine Zeitung)一篇标题“北京的毒药与解药”会说:干预导致金融市场失去一个重要的功能:调节资本配置。资金更少的流向对经济有用、有预期回报的地方,更多的流向了政治上需要的地方。而政治问题的难解,让信任根基一旦被摧毁,市场信心很难像音量调节器一样简单的关了又开。
作者认为中国股市的疲软反映的不是只有经济困境这么简单,更重要的是政府政策的不确定性。(图/记者蔡仪洁摄)
当然,中国政府设立救市基金肯定势在必行,大规模放水创造流动性也已箭在弦上,但说实话,想靠自己坐庄、推送筹码及招揽资金就让中国股市摆脱坐困愁城何其不易,开闸放水固然可以谋来一波反弹,但拉回投资人方方面面的信心才是重点,而有容乃大,设法重新和全球资本市场连结才是春节过后,中国财经官员最应该戮力以赴的一个课题。- 新闻来源于其它媒体,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
原文链接
原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