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期: 2024-02-23 | 来源: 真故研究室 | 有0人参与评论 | 字体: 小 中 大
上游(电视剧)的供销之战如此激烈,中下游加工厂的订单之争同样内卷严重。
林云清的订单渠道有5家,其中4家分别是其表姐、堂兄、表兄、义兄的厂子,还有一家是2023年末新拓展的石狮市的校服厂。
校服加工就像旅游业,有淡旺季。旺季(5月底-6月底、9月-10月),时订单如雪花纷飞涌入这个11人的小厂子,所有人都得连夜赶工;淡季(1月-3月)时,就到了林云清在人际关系上展身手的时候。
即便是亲戚,订单也不是白给的,林云清不止有一个货源,这些大厂自然也不止有她这一个加工厂。逢年过节,林云清总是要准备4份礼品和家养鸡鸭,送给四位厂长,联络一下感情。
之后,她先是挨个打电话要订单,在对方告知“最近没啥货”后,便直接“杀”到人家厂子里去,巡视一圈刚配好的货,直接问“这些(货)让给我来做吧”。对方不答应时,就放低姿态“减一半给我也好啊”。
由于前期工作做得好,加上亲缘关系,林云清一般都能顺利拿到订单,保证员工不流失。
除此之外,林云清还要面对日常工作中的问题。
去年5月,有一批来自堂兄的订单出了差错。厂子里将校服领口罗纹配错了颜色,不熟悉情况的员工直接拿来就做。成品货送到厂里时,厂长大发雷霆,质问“这么明显的颜色错误都没看出来”。
林云清认为三方都有失误,用互联网专业术语叫做“信息没有对齐”,但为了平息厂长的怒火,她想出了一个“两全其美”的解决方案:校服改工,每件至少要3元。她将改工的工作揽了过来,每件要价2元,补贴员工每件1元的改工费,这么一来,工厂损失最小化,自己和工人也有的赚。
赚的钱都记在账上,拖欠货款在这个行业中是极常见的现象。供销员拖欠厂家、厂家拖欠加工厂、加工厂老板拖欠员工,记账周期总是无限拉长,在这样的环境中,不存在定时发薪,林云清总是被员工催着发工资,但上游的厂家不给货款,她也没有现金发薪。
尤其是在疫情的3年,林云清觉得自己的小厂子能挺过来,已经非常不容易。周遭传来声音更多的是“xx的厂子倒了”“你这边还招工不?”
尽管勉力生存,但最终她还是被波及。此前,丈夫自作主张,给一家幼儿园校服厂做担保。门外汉的他不清楚校服产业的门道,以为妻子与其有生意往来,便签署了30万元的贷款担保。
疫情中,幼儿园校服厂送不出货导致积压太多库存,最终资金链断裂,破产倒闭。银行催债将林云清丈夫一起告上法院,差点进了失信名单。
#03
惠安校服,三分天下有其一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校服。在90后的共同回忆里,初高中的校服总是与美不搭边,被运动装支配的恐惧从学生时代延续至今,年少总是骂学校的审美,没人知道学校背了多大的锅。
惠安县,占据全中国校服产量的三分之一,校服制式的每一次更替,都最先在这里完成。
从运动服走向高级的西装领带、百褶裙制服式校服,到如今,校服再次回归实用主义,没了运动服那种套上羽绒服就秒变法式小面包的滑稽感,兼具保暖功能的冲锋衣成了秋冬校服的热门款式。
林云清的前东家林春山是螺阳镇上最早嗅到校服变化趋势的厂家之一,去年,他在村里盖起了人人羡慕的大别墅,成为村里数一数二的企业家。
去年秋冬,冲锋衣的大火,他的商业前瞻性再次得到验证。早在前两年,林春山就判断少子化将成为趋势,校服行业很快将陷入内卷,决定全面转型做冲锋衣,涵盖中小学校服和成人款式,只保留一小部分其他款式校服生产线。
刚开始还被同行吐槽冲锋衣校服不如制服有高级感,如今看着他们家新装修的大别墅,同行的沉默如雷贯耳。
林云清羡慕前东家的长远目光与果断,但她深知机遇总是伴随着风险。林春山的厂子虽然收到了大批冲锋衣校服的订单,但赚来的钱更多是记在纸上的数字,厂子的应收款多达数千万,如今的现金流全靠贷款支撑。一旦资金链中的哪一环出现了问题,大厦倾倒就是一瞬间的事。- 新闻来源于其它媒体,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
原文链接
原文链接:
目前还没有人发表评论, 大家都在期待您的高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