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期: 2024-02-24 | 來源: 紅星新聞 | 有0人參與評論 | 專欄: 電動車 | 字體: 小 中 大
據新華社消息,南京市政府2月24日凌晨召開發布會通報,南京雨花台區明尚西苑居民樓火災事故死亡人數增至15人,另有44人在醫院接受治療。南京市消防救援支隊負責人介紹,經初步分析,火災為第6棟建築地面架空層停放電動自行車處起火引發。
24日上午,該小區多位居民告訴紅星新聞記者,小區多年前也曾發生電動車起火,後將電動車轉至壹樓架空層充電。但壹樓架空層電動車停放太多太密,並且與樓棟相通,也存在安全隱患,“如果起火,火就會飄上高層。”
居民:
多年前電動車起火後轉停至架空層
據了解,明尚西苑位於南京市雨花台區岱山板塊內,屬安置房小區,2010年竣工,共6棟樓房,住戶密度較高。本次起火的第6棟共34層,分為兩個單元,其中1單元大約第21層至第34層都留下了被火燒黑的痕跡
24日上午,壹名事發樓棟的業主告訴紅星新聞記者,他家在第6棟15樓,凌晨4點多發現起火,立刻走樓梯到地下停車場逃生。當時發現是壹樓架空層的電動車起火。該業主介紹,平時小區有許多電動自行車停在架空層充電,而且比較集中。
▲架空層位置
住在明尚西苑第2棟的住戶陳女士告訴紅星新聞記者,2019年該小區的第2棟也曾發生火災,同樣是因為電動車充電起火,“當時不懂黑煙有毒,摸著牆體跑到樓下,撿回壹條命後在床上躺了7天才能起來。”這次又發生火災,她的朋友就住在起火樓棟第6棟22樓,“我打了壹晚上電話,終於通了,她說她穿了壹套睡衣逃了出來,但家燒沒了。”
陳女士稱,她家沒有電動自行車。她發現,其所在樓棟的壹樓架空層平時停滿了充電的電動自行車,有的甚至堵住了通道,沒有路可以走。“我們居民每天都睡在‘定時炸彈’上,不知道什麼時候就爆炸。”
▲架空層電動車堵住通行通道 受訪者供圖
據南京廣電《法治現場》欄目2022年4月的“明尚西苑小區架空層擠滿電動車”報道,該小區2019年曾發生火災,後不少居民將電動車停放在架空層,也就是壹樓單元門旁的廊道中。由於小區壹樓架空層電動車停放太多太密,沒有必要的消防設備,居民對此表示擔憂。
報道中,壹位明尚西苑業主稱,她曾在晚上8點時數過,架空層停放了180多輛電動車。該居民稱,自從2019年禁止將電動車存放樓道裡後,原本用作健身休閒和停放自行車的架空層,成了電動車的停放場所。2019年該棟樓曾因電動車發生過火災,牆面上留下了大片煙熏痕跡。
從本次火災逃生出來的第2棟租戶也告訴紅星新聞記者,正常的電動自行車充電應該是在地下,但小區這裡的充電位置是在地上架空層,與樓棟相通,如果起火,火就會飄上高層。“之前也引發過火災,燒了20多戶,幸好沒人出事。”
多位業主指出,小區物業應該把電動車統壹放置在戶外專用車棚充電並監管。嚴禁業主把電動車或電池放入室內或樓道。
物業曾建設電動車停車區
收不回成本3個月後暫停
江蘇省南京市政府2月24日凌晨召開發布會通報,南京雨花台區明尚西苑居民樓火災事故死亡人數增至15人,另有44人在醫院接受治療。南京市消防救援支隊負責人介紹,經初步分析,火災為第6棟建築地面架空層停放電動自行車處起火引發,具體原因正在進壹步調查。
▲發布會現場
24日上午,紅星新聞記者聯系了小區所在的南京市西善橋街道辦事處,工作人員稱,街道辦事處相關領導和同事,已到明尚西苑開展火災後續工作,居民已在有序安置。
這起事故再次引發人們關注居民小區電動車亂停亂放、亂充電等問題。紅星新聞記者注意到,早在2020年8月22日,現代快報曾以《電動車侵占居民樓門廳隱患大,物業 " 望車興歎" 如何破?》為題,報道了南京市雨花台區明尚西苑小區單元門裡電動車停放問題。當時,明尚西苑所屬物業公司——南京新鴻運物業管理有限公司壹名唐姓工作人員向記者介紹,“小區基本每棟樓都有架空層,是專門停車的地方。”
此外,物業曾嘗試過建設壹個專人看管的電動車停車區。“小區5棟附近有壹個非機動車地下停車場,小區建成後就有了,前年我們和外包公司合作,安排了專人看管。但3個月後,由於來停車的人很少,成本收不回來,這個項目就暫停了。”上述工作人員介紹。
對此,南京市物業專家庫成員王興宏表示,在小區管理過程中,電動車的停放秩序和充電問題,確實是重點和難點,但並不是不能解決。“從物業角度說,要做的是疏堵結合。”以上述小區為例,王興宏建議,物業壹方面要加強小區的門禁管理和監控設備,提升居民的安全感,才能更好地引導居民把車停在架空層;另壹方面,可以在單元樓門廳內放置綠植等裝飾,既美觀又可“占領”門廳,進而阻止電動車在此停放,還可以制定管理規范,約定亂停亂放的懲罰措施。
在王興宏看來,電動車亂停亂放是全國范圍內普遍存在的問題,每個小區具體情況不同,不可能找到壹個共通的解決方案,但有共同的解決思路,“這就需要社區或街道牽頭,業委會或業主代表,和物業壹起來商量解決方案,有了方案後各方要相互配合,通力協作才能更好地解決問題。”-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
-
原文鏈接
原文鏈接:
目前還沒有人發表評論, 大家都在期待您的高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