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期: 2024-03-01 | 来源: 华尔街日报网 | 有0人参与评论 | 字体: 小 中 大
信中一些小的细节不太可能出现在伊朗,比如只有中国才有的“寻衅滋事”罪名。伍勤说,她希望这些暗示能被读者发现,而不是被审查人员发现。
起初,几乎没有人看穿她的伪装。一家知名网络文学杂志将其视为翻译作品,在一篇介绍“头巾革命”的文章中推荐了这封信。
2022年11月,人们在北京抗议防疫措施。图片来源:THOMAS PETER/REUTERS
这封信发表几天后,伍勤在中国与老挝边境附近的一家餐馆坐下来,打算投奔自由之地。她在这封信中添加了尾注,明确了与中国的关联,并与朋友们分享了这封信。她告诉朋友,如果她在试图离开时被捕,就把带尾注的版本公布出来。
伍勤最终在德国安顿下来。3月,她感觉自己与中国的社群失去了联系,于是决定在一条微信信息中透露自己就是这封信的作者。
据发布这封信的微信账号称,几小时内,这封信的原始版本吸引了数万人浏览,总阅读量超过了10万。然后这封信就被审查人员屏蔽了。随后伍勤的所有中国社交媒体账号被封。
生活在瑞典的中国性别与社会活动学者曾金燕说,与以往大多为男性的中国异见人士的文章不同,伍勤这封信具有故事性,更为个人视角。她说,这反映出中国社会活动的面貌正在发生变化,女性正在其中扮演更加重要的角色。
目前,伍勤居住在柏林,她已重新开始为中国读者撰写有关其他国家弱势群体的文章,例如2021年缅甸军事政变后流亡的缅甸人。
伍勤说,中国对言论的限制使得那里的活动人士几乎无法进行连贯的表达。
她说,如果这些活动人士能够照顾好自己,那就是一种胜利,如果他们还能有能量和创造力发出了一些声音,那是万幸。她说,韧性是最重要的。- 新闻来源于其它媒体,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
原文链接
原文链接:
目前还没有人发表评论, 大家都在期待您的高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