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期: 2024-03-13 | 來源: 南風窗 | 有0人參與評論 | 字體: 小 中 大
我有時候在後台會收到壹些私信,但從語氣、側重點,我壹聽就是男性扮成女性網友來問。比如有人壹上來就問我,怎麼能證明自己是處女?女孩子不會問這樣的問題。我直接問他,是你要問還是你幫誰問,他就直接跟我說了,說想判斷自己的女朋友是不是處女。
現在,社會開放程度雖然的確是比那個時候好了,但並不代表“處女情結”消失了。它可能只是被更好地藏起來了,用更主流的社會價值的掩蓋,變成了更隱秘的心思和芥蒂。
無論我們表面上怎麼說,女人有多麼多麼大的力量,實際上在骨子裡還是有很多條條框框的束縛,不是所有人都被束縛,但總是有壹些人會被框住,壹些人就是在圈圈裡出不來的。
知道風險,才能預防
我們科室最常見的還是生產後的創傷和修復,而且我遇到過的患者,有些是經歷了身體和心理的雙重創傷。
身體方面,最基本的就是各種產後帶來的會陰撕裂,以及由此引發的膀胱脫垂、子宮脫垂、陰道松弛,各種復雜的、反復的陰道炎症,等等。
當然,個體差異可能很大。我見過生過肆個孩子的媽媽,盆底肌狀態依然很好。但這只屬於極少數天賦異稟者,更多的還是生壹個、兩個就撕裂、盆底肌斷裂的,壹咳嗽就漏尿的。在這個基礎上,如果背後有壹個不作為的男人,或者是指手畫腳,增加心理負擔的男人,那就真是身心俱疲。
很多生完孩子的女性,從生完產後就開始帶孩子,面對各種鋪天蓋地的瑣事,身邊的人也都在對她指手畫腳,身體和心理雙重疲勞,導致她們自然而然忽視了自己的不舒服。
《82年生的金智英》劇照
可能有壹天後知後覺地發現自己生產時側切傷口的不適,緊接著的漏尿、便秘,反正各種各樣的問題就全出現了,不知道哪壹天,心理防線可能就全都崩潰了。
我們平常講生育損傷,不是要嚇唬誰,而更多是為了更好地預防。有人說現在適齡女性的媽媽那壹輩沒有告訴過她們這些風險,老壹輩看起來好像覺得生孩子很容易。其實不是的。只是受制於技術和觀念,她們會忍著,忍壹輩子,發現問題了,就改變自己,再也不跑、不跳,不做大動作。
我媽媽也是50年代出生的人,她們那壹輩幾乎都最少生2個孩子,4、5個也很正常。我是家裡最小的,我出生的時候是1976年,正好開始計劃生育,我媽才沒繼續生了。
我認識壹位和我同代的朋友,她去問她媽媽當年生產完是否出現過漏尿等問題,她媽媽聽完很驚訝:“生完不都漏(尿)嗎?哪有女人不漏的?”她們覺得這是作為壹個女性很正常的狀態。
還有壹個問題常常被忽視,那就是我們的母輩普遍生活在壹個從小需要做苦力的年代。她們從小幫家裡幹農活兒,盆底肌很早就得到了被動的鍛煉,不像現在的很多女孩,可能真的從小到大連壹桶水都沒有挑過,肌肉非常薄弱,很多人還不承認,說我每天還去健身,你怎麼能說我不鍛煉。
-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
-
原文鏈接
原文鏈接:
目前還沒有人發表評論, 大家都在期待您的高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