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期: 2024-03-15 | 来源: 南方都市报 | 有0人参与评论 | 字体: 小 中 大
平台投诉频现,个人养老金开户存乱象
据了解,像李先生这样被莫名开通个人养老金账户的情况并非个例,不少消费者都表示自己遇到过类似情况。截至3月6日,记者在黑猫投诉平台搜索关键词“个人养老金”,检索出361条投诉,其中不少消费者反映,银行在未解释清楚、消费者不知情的情况下为消费者开通了个人养老金账户。
来源:黑猫投诉平台
此外,小红书平台也有不少用户发布了关于被莫名开通个人养老金账户的“吐槽”。
有用户表示,自己在去银行找工作人员帮忙激活卡的时候,工作人员在其不知情的情况下,擅自开通了个人养老金账户,当用户要求注销个人养老金账户时,该工作人员则表示当天无法注销。
记者梳理发现,未经本人同意的情况下,银行私自为期开通个人养老金账户,这类案例大多为以下几种情况:
一种是银行跟某家公司签订企业合作项目个人养老金批量开户协议。但离谱的是,有些开户人并未在该公司任职,或者账户绑定的不是本人手机号。
另一种则是在网点办理其它业务时,被工作人员直接上手操作,未经允许在手机App上代开个人养老金账户。“没有得到该有的知情权”是众多投诉人对银行产生的质疑之处。
值得注意的是,上述消费者在个人养老金被开户后,账户尚未激活的情况下,可以带上自己的身份证去该银行的网点柜台申请注销,部分银行的个人养老金资金账户可以通过手机银行APP申请注销。然而也有部分消费者表示,在第三方平台被引导开通个人养老金账户后,第三方平台自动向其账户存入所谓“1元福利金”,导致该账户无法注销。
来源:黑猫投诉平台
也有消费者投诉,在开户后,工作人员在未告知账户有余额无法注销的情况下,擅自帮其往账户里转了0.01元,导致无法注销。
来源:黑猫投诉平台
对此,崔春霞指出:“如果未经消费者同意转入‘1元福利金’的做法肯定是违规的。”根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九条规定,消费者享有自主选择商品或者服务的权利。第八条规定,消费者享有知悉其购买、使用的商品或者接受的服务的真实情况的权利。因此,上述做法侵犯了消费者的知情权和选择权。
“根据上述规定,相关平台在向消费者个人养老金账户转入‘1元福利金’之前,应该向消费者提示说明‘1元福利金’的用途,以及后续的后果,然后由消费者选择是否同意转入‘1元福利金’。如果消费者选择同意方可转入;如果不同意则不能擅自转入。”崔春霞说道。
冯骏也表示,“1元福利金”的转入实际上就是激活养老金账户的行为。使用类似电商平台金融服务的时候,一定要仔细阅读每一份电子法律文书,谨慎考虑才点击确认。“养老金账户一但被激活使用,除非存在达到退休年龄、丧失劳动力等情形,否则无法被注销。”冯骏提醒道。
“另外,实践中,即使有上述步骤,估计很多消费者会选择同意转入。但是即使这样,也不应该产生个人养老金账户无法注销的后果,而是应该有注销账户的正常流程,比如退回1元福利金后等操作可以注销的流程。”崔春霞补充道。
记者了解后发现,注销个人养老金资金账户需满足以下条件:一是账户转出或待遇领取完毕;二是无任何投资理财产品持仓和购买合约(包括在途);三是账户资产全部结清;四是账户余额为零。
也有业内人士指出,参加人也可以变更资金账户开户银行,在将原资金账户资金转移至新资金账户后,注销原资金账户。如部分缴费已购买个人养老金产品,可先转移未购买产品的资金部分,待个人养老金产品赎回后再转移相应资金。原资金账户在资金和资产完全转移完毕前,不能再缴费和购买产品,待完全转移完毕后才可以注销。
银行花式营销“不停歇”,部分或涉嫌虚假宣传
那么,为什么商业银行会如此疯狂争夺个人养老金业务呢?业内人士表示,这或与政策规定有关。2022年11月18日,原银保监会印发的《商业银行和理财公司个人养老金业务管理暂行办法》规定,个人养老金资金账户具有唯一性,参加人只能选择一家符合条件的商业银行确定一个资金账户,商业银行只能为同一参加人开立一个资金账户。
“这导致了养老金账户的稀缺性,再加上部分银行在操作过程中不注意身份认证等规范,就容易出现擅自开设养老金账户的情形。”冯骏向南都·湾财社记者表示,上述问题的投诉增多,或与前段时间各大银行展开的个人养老金账户争夺有关。- 新闻来源于其它媒体,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
原文链接
原文链接:
目前还没有人发表评论, 大家都在期待您的高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