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期: 2024-03-15 | 來源: 觀察者網 | 有0人參與評論 | 專欄: 越南 | 字體: 小 中 大
央視紀錄片《姐姐》劇照(圖片來源:視頻截圖)
更讓正敏惱火的是,高叁那年,每次月考前,爸爸都會打電話過來,論調和叔叔壹樣,宣稱女孩子不用讀書。正敏考上大學後,爸爸毫不掩飾,希望女兒早日畢業,盡快掙錢將家裡的房子裝修好,幫助哥哥成家立業。爸爸對大學的理解和想象,依然停留在八拾年代,他以為女兒只要手握大學文憑,就能解決家裡的壹切問題。
直到今天,正敏都無法確認爸爸是否愛自己。我在家訪時,曾當面問爸爸,是否去廣州看望過女兒?得到的回答是,“沒有時間”。正敏不知道爸爸最遠的足跡曾經去過哪裡,在最近的血緣關系中,雙方好像從未在同壹軌道並行,“從小到大,我不能理解他的很多舉動,而他可能連我的名字是哪幾個字都說不清,更不知道我在哪所大學念書”。
正敏的哥哥,讓我印象極為深刻。第壹天到達正敏家,當天的晚餐,哥哥並未出現,直到晚上快九點,壹個身材瘦削、頭發吹得高高的年輕人,伴隨轟轟的摩托車聲音,在街燈的映照下,從進深極長的門廊壹直走進飯廳。
對正敏而言,“借錢”是她和哥哥最深的關聯。初中輟學後,哥哥壹直沒有好好幹過活,也從未意識到自己對於家庭的責任。他行蹤不定,要不突然去外面待兩個月,要不突然身無分文地回到小鎮。在外面打短工時,只要和老板、同事有壹點點矛盾,就贰話不說收拾衣服回家,連本該領取的工資都懶得理會。回到鎮上,能幹的活,也無非是偶爾幫小學的同學裝裝不銹鋼門窗,或者幫忙去外面討點債務,運氣好,討回了債,當天就會去鎮上花完。
沒有穩定的收入,哥哥認定的開銷,卻壹點都不能含糊,手頭緊張時,他會將目光投向正在求學的妹妹。得知媽媽打工的收入主要拿來供正敏念書,從上高中開始,哥哥更是理直氣壯地找她要錢,到正敏上大學,哥哥變本加厲。
大壹時候,哥哥借車駕駛途中出事,壹籌莫展中,想到的辦法,竟然是逼迫妹妹拿錢,正敏拿出僅有的生活費,很生氣地交涉,“我給你這兩千塊,我買斷跟你的關系,以後別來找我!”可事情沒有任何改觀,考駕照,找妹妹要錢;想換手機,還是找妹妹要錢。正敏幫爸爸緩解過壹次迫不得已的債務危機後,哥哥仿佛看到了妹妹的能量,每次遭到拒絕,便聲嘶力竭地慫恿妹妹找別人借,“每到此時,我內心特別害怕,充滿了恐懼,總感覺爸爸和哥哥,在拼命將我往下拉”。
正敏曾鼓勵哥哥去外面打工,讓他堅持做好壹件事情。她通過朋友的關系,在寧波幫他聯系了壹份不錯的工作,但哥哥壹句話就將她戧回:“去那麼遠幹嗎,有便宜撿嗎?”我後來才知道,在到達她家的第壹天,正敏爽快接受哥哥的邀請去歌廳,是希望我能借此機會,不動聲色勸說哥哥去外面打工。
在正敏看來,通過自己的大學老師和哥哥交流,也許效果會好壹些。
多年來,面對爸爸情緒上的幹擾和哥哥不斷借錢的壓力,正敏坦言自己像是掉進了壹個無底洞,“這樣下去,我以後怎麼嫁得出啊?那天晚上,我想到了叁點鍾,我以後怎麼辦啊?”在切身感受到家庭持續、細密的壓力後,正敏徹底理解了媽媽的選擇並慶幸她的逃離。有時候,她甚至覺得,媽媽尚且有逃離的機會,而自己作為女兒和妹妹,壓根沒有辦法躲避家庭隱匿的暗礁。
逃離生命的暗礁
如果說,媽媽的支持,給了她通過教育走出去的力量和可能,那爸爸和哥哥的牽扯、媽媽“越南婆”身份讓她感受到的不公,則構成了正敏成長過程中看不見的暗礁,而她主動逃離生命暗礁的行動,則讓我從教育要素的層面,看到壹個女孩從“最農村”的起點出發,壹步步往前走的堅定勇氣,更看到了正敏充沛的“個體能動性”,對原生家庭魔咒的成功破除。
哥哥將自己的不求上進,歸咎於媽媽的離家出走,正敏從小目睹媽媽的努力和掙扎,認定壹切事情只能“靠自己”。哥哥怪罪媽媽的離開讓他沒有心思做事,正敏反問:“我和你同壹個媽媽生的,為什麼我這樣子,你卻成了那樣子?”
正敏剛上大學時,看到小學的好幾個同學,年紀輕輕便生養了幾個孩子,她深切感受到了命運輪回的恐懼,忍不住審視自己的家庭:“我爺爺那樣子,我爸那樣子,我哥又那樣子,那我哥的下壹代,會不會還是那樣子呢?”她不敢想下去,也無法理解哥哥為何對命定的結局毫無感知,意識到哥哥缺乏擺脫現狀的認知後,正敏提醒自己:“壹定要走出來,壹定要不顧壹切地往前跑。”
想起來,正敏的真正覺醒,源自媽媽越南人的身份,總是無端受到親戚、鄰居甚至陌生人的輕賤。她印象最深的壹次,是搬到陂面鎮沒多久,隔壁壹個老頭總是八卦媽媽的事情,甚至當著爸爸的面煽風點火:“這樣的老婆要來有什麼用?”爸爸沒有維護媽媽,壹旁的正敏怒火中燒,她沖到老頭面前,指著鼻子回擊:“你再給我說壹遍!我家怎麼樣,關你什麼事?”老頭被正敏嚇住,從此不敢正眼看她。-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
-
原文鏈接
原文鏈接:
目前還沒有人發表評論, 大家都在期待您的高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