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期: 2024-03-21 | 來源: 鳳凰衛視 | 有0人參與評論 | 字體: 小 中 大
董勇前前後後在北京生活了20多年,身上有不少北方人的特質,此前也塑造了很多經典的警察、軍人、硬漢形象,像是早年間《重案六組》裡的神槍手江漢,《黑洞》裡的刑警隊副隊長王明,還有近年來《北平無戰事》裡的曾可達,《叁叉戟(电视剧)》裡的“大棍子”等等。所以當《繁花》中的范總壹出場,你壹定先是覺得眼熟,然後就是覺得顛覆。
董勇:其實現在所呈現的范總不是我設計出來的,是王家衛導演鼓勵出來的。他的鼓勵不是直接跟你說可以往喜劇上演,而是“好好好,這樣挺好,可以可以”。他就是讓你飛,我看你能飛多高。他還會讓你知道,拍戲不是壹條過最好,你還可能可以演出18種來。
田川:比如都是喝咖啡,范總和警察兩種身份,您會為他們設計怎樣不同的動作細節?
董勇:如果是演年輕警察,我會拿起杯子喝壹口然後叫喚“噗噗噗,燙死我了”,就是莽撞。范總就是拿起杯子後先環顧肆周,看看別人是怎麼喝的,原來還要放糖,放下杯子加糖,然後再喝。他們是不壹樣的。我還喜歡演大亨,如果也是喝咖啡,有杯咖啡在這兒,但我可能不會去喝,最多就是用勺子攪幾下。最好的演員給每部戲的每個動作,基本都會設計叁套以上的方案供導演選擇。
我為什麼喜歡《繁花》,剛拍攝的時候,我還壹直想盡量不要因為我再重拍壹條,拍到後半段我完全明白王家衛導演是怎樣的拍攝風格了,就完全放開了。王導就像壹個大孩子,他最大的玩具就是拍戲。戴著個墨鏡盯著監視器,把我們當樂高壹樣,左拼拼右拼拼,上拼拼下拼拼。拼完回去壹看覺得不好,全部拆開重拼,這是他最大的樂趣。他也給我們提供了壹個樂園,特別是像我這種愛演的人,你就去想吧,各式各樣的,怎麼演都行。
1968年出生的董勇,在《繁花》的那個年代,正是20多歲的年紀。自幼學習京劇的他,那時已經是杭州京劇院的壹名武生演員了,有著壹份鐵飯碗的工作,每天騎著自行車按時上下班,等著單位漲工資、分房子,壹輩子可能就這麼過了,直到時代大潮的變遷開始漸漸被普通百姓感知到。
董勇:九拾年代前後,我們突然知道如果指著單位的工資,這輩子可能都追不到女孩了。然後發現外面有好多有錢人,壹個大企業的駐浙江辦事處主任,壹出門就壹堆人圍著,要從他手裡拿代理,拿經銷權。我也見過有人拿很多張身份證去上海股市買股票,回來就辦了壹個企業。
當時在京劇團,我知道要用自己現有的本事去掙錢。我會翻跟頭,可以去武俠片裡當替身,但劇團不讓。沒人找你拍電影的時候你也沒事做,但只要有人找你拍戲,劇團就壹定會給你安排下鄉演出。後來我就買了兩瓶酒去找領導,到領導家門口後我站了好長時間,不知道該怎麼進去,然後我就回來了。回來以後找了壹支筆壹張紙,用我丑陋的字寫了壹封辭職信,然後鋪蓋包壹包就回家了,酒我自己喝了。
田川:當時還沒找到工作,卻把很穩定的壹份工作辭掉了,心裡有底嗎?
董勇:沒底,但就覺得自己能活。辭職的時候我在京劇團的工資是82塊錢壹個月,但那時候我出去拍戲已經可以拿到400塊錢壹個月了,而且還有很多機會等著我。比如去歌廳唱歌,人家唱的好的壹晚上有40塊,我也拿過15塊壹晚的,20塊壹晚的也拿到過,但唱了叁天那個歌廳倒閉了。反正中間就坑坑窪窪,繞來繞去的,到最後都放棄了。後來我去做廣告了,我們總部在上海,我就壹個人在杭州跑廣告。我們是購進國外的電視劇免費給電視台放,然後可能會有叁個30秒的廣告位置,我就負責把這個廣告賣出去。
董勇:那個時候我經常要去上海,記得最苦的壹次是,早上電話壹響,老板說上午10點前要從杭州電視台拿到帶子母版,然後送到上海。瘋了,8點鍾就過去等著,帶子好重,拿到以後兩個手拎著,打不到車就跑著去火車站。最後上火車的時候,我是先把帶子扔上去,然後自己再跳上去的,因為車都已經開了。當時還沒有直接從杭州到上海的車,我先到松江,之後坐摩托車往上海電視台奔。-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
-
原文鏈接
原文鏈接:
目前還沒有人發表評論, 大家都在期待您的高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