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期: 2024-03-25 | 來源: RFA | 有3人參與評論 | 專欄: 電動車 | 字體: 小 中 大
不過,住在廣東的Tony表示,雖然起火事件頻傳的確造成民眾壹定程度的擔憂,但國產制電動車依舊存在性價比優勢,因此依舊受消費者歡迎:“便宜的車型,比方說拾萬人民幣以下的比亞迪車型,很多在廣東這邊拿來跑網約車,因為它是純電,還是有性價比在的。因為國內掙錢也是非常不容易,能省壹點成本就省壹點,不用加油。”
Tony補充表示:“叁桶油本身就是壟斷的,油價也非常不合理,國際降,國內也漲;國際漲,國內也跟著漲,漲得更厲害。......我個人是非常贊同國內的中產,或者是掙錢比較不容易的家庭去買電動車的,因為成本確實會降很多,非常多。”
2024年1月18日,中國制造商比亞迪的叁款電動車在印度尼西亞首都雅加達亮相。
各國都希望搶占的全球電動車市場
除了在國內進行銷售,中國的電動車也大量銷往海外,外界關注,中國制電動車在海外銷售的對象主要是哪些人?據美國華盛頓智庫戰略與國際研究中心(CSIS)去年九月發布的壹篇報告,在全球市場中,中國制的電動車主要出口到歐洲,因為響應環保政策,歐洲對於消費者購置電動車有更多的補助;反觀,中國的廠商則鮮少將電動車出口至美國,因為美國對從中國進口的車輛征收 27.5% 的關稅;除此之外,中國的電動車也正在往中南美洲及東南亞擴大銷售。
不過,據英國廣播公司報道(BBC),在歐洲,有1400萬的工作人口直接或間接受雇於汽車制造業,這相當於歐盟就業人口的6.1%,這樣的情況導致中國電動車大量進入歐洲市場後引發了不小的反彈,這也是歐盟對中國的電動車產業展開反補貼調查的主要原因之壹。
針對此壹趨勢,保羅分析表示:“對美國等西方國家而言,汽車產業經常是其工業的核心,提供了許多高薪的工作。所以,我預期美國與歐洲政府會保護他們的國內汽車產業,因為這與國內就業問題息息相關,同時,美國與歐洲也想提升各自國內的電動車產量,這使得他們對於中國電動車企業的野心感到擔憂。”
那麼,外界好奇中國電動車產業未來的前景究竟會如何呢?對此,愛黛拉表示:“中國的電動汽車市場面臨的挑戰包括補貼停止、市場競爭加劇、和消費者需求多元化等等。中國的新能源汽車產業需要從野蠻增長轉往更成熟、理性的方向發展,例如透過技術創新增強產品競爭力、優化供應鏈降低管理成本、以及深化品牌經營增強市場影響力。”-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
-
原文鏈接
原文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