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期: 2024-03-27 | 來源: 後浪研究所 | 有0人參與評論 | 字體: 小 中 大
另外,我媽也在幾個北京付費家長相親群裡幫我物色,她推給我的人我基本都會見壹下,不行的話再給她壹個反饋。我的男嘉賓庫裡也有壹部分是經過家長篩選的。
久經沙場後,我逐漸總結出壹套相親流程。
大部分相親對象我會先從軟件上篩查壹遍,硬件條件合格的話互相匹配,就馬上加微信,簡單聊幾句後就邀約。以我的節奏,還是見面最重要,見面前我不會跟他勾搭來勾搭去的頻繁聊天。
基本上打招呼就是開門見山,“哈嘍我的坐標在XX,你在哪裡呀?”從地理位置開啟話題,這時候第壹輪篩選已經開始了,如果有的人加了微信發現我在西北,他在東南,我們再合適也有點難度,對方可能就失蹤了。
那麼如果對方能接受這個位置,我們就能順理成章過渡到約見面。
從線上匹配到進入壹面,大概有70%的男嘉賓能進入這壹輪。壹面結束後就是觀察對方的反應,後續的壹周如果對方相對頻繁地來找你聊天,或者周伍的時候約周末見面,這就是壹個判斷的信號。
能進到贰面的人已經非常少了,上周我見了6個人,有2個人轉化到贰面,這還算是非常好的情況。贰面再往後可能還會篩掉50%。
從贰面到後面的3456面就是這麼個相處模式,還是男生主動更多壹點。有時女生覺得這個男生快要涼了,就再主動壹下。
曾經有壹個男嘉賓我們藕斷絲連了6個月,斷斷續續地,開始對方可能有點激情,但事後我們不聯系的話,我就發現我心裡真的壹點感覺都沒有,純粹出於同情,或者說覺得他是個好人,還能再相處看看,才持續聯系著。就是魚池的管理制度吧,我覺得我也挺茶的。
所以到最後還是能剩下幾個的,只要基數夠大的話,像我去年見了100多個人,最後總能剩4、5個。
見的人太多,現在我只能靠見面的場景回憶這個人模糊的樣子。我就建了個表格記錄他們的詳細信息,這麼多人要全記住也挺難的,有的人不需要占用我的腦存量了,只化為表格裡的壹行詞條就可以了。
用於記錄約會信息的excel表格
同時聊六柒個,就容易忘了人家是住哪的。有壹回我和人家說你過來壹趟挺遠的,人家就說不是,我不住那,有時會出現這種尷尬的烏龍。
後來我在通訊錄裡就會把他們的坐標注明,按地理位置分組,還有壹些是我覺得不行的,就會標壹個“P”把他們單獨分組,這個組裡的人是最多的,有300多號。
相親已經實現“標准化”了,體驗壹兩次新鮮還好,像我這樣,都能當HR了,就是在做項目管理。
我有壹套相親戰袍,壹套謹慎高領毛衣加白色背心,下面是壹個半裙,比較知性風格。因為只見壹面的人太多了,我也不用考慮我下個星期穿什麼,反正都是第壹次見,就壹套戰袍壹直用。秋天壹套、冬天壹套、夏天壹套,男生跟女生的審美也不太壹樣,統壹壹套衣服能減少我花在這個事情上的思考時間。
見面後的話術也都是重復過很多次的了,主要話題就是工作怎麼樣,平時閒暇時間做什麼。然後我帶他們去的那些地方,有很多是我引導的,那條路我走過無數次,我熟悉的有壹個地方,在那兒我見了得有20個人。
最極限的時候還有過騰訊會議見面的,那壹天我見了4個男嘉賓,早晨遛彎,中午吃飯,下午喝茶,晚上會議,這是最極限的操作,又加了個晚上場出來。-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
-
原文鏈接
原文鏈接:
目前還沒有人發表評論, 大家都在期待您的高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