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期: 2024-03-27 | 來源: 南風窗 | 有0人參與評論 | 字體: 小 中 大
商家的回應 /受訪者供圖
最後,店家說,可以給他們換個品牌的貓糧——也是“沒聽過”的國產貓糧。格瑞打電話給工商局,卻也被告知因為理由不充分,“堅持投訴意義不大”。
自己吃過壹次虧後,季民才開始了解“後院貓”這壹概念。所謂後院貓,顧名思義,就是養在自己家後院的貓。養主將貓當做豬、雞、牛壹樣來養殖,壹公壹母批量繁殖,按只論價,通常不超過2個月的就會被出售出去。
“後院貓舍的特點是選擇多,只要你出錢,什麼品種都能給你找過來,全國各地調貨,疫苗只打壹針或不打,兩個月就敢賣。”季民說。他找到當初聯系上貓舍的淘寶客服,卻得到回復:“這是賣家的問題,他們只是幫他對接賣家”。
處處充滿了謊言、忽悠和騙局,買家怒不可遏,最終受傷的,還是小貓。
季民將自己的遭遇在小紅書曝光後,每天都會收到與他類似遭遇的網友私信。壹個大學女生不小心買回來壹只患貓瘟的貓咪,但因為自己沒有足夠的經濟能力醫治,“急得要哭了”。
帖子發出去沒幾天,貓舍果然打了電話給他,提出賠錢刪帖。季民試探性地要求賠肆千伍,對方嫌太多,不願賠。季民稱要走法律渠道,賣家索性跟他說:“你告不了的,這個行業都是這樣的,而且幾千塊人家法律根本不受理。”
目前,愛貓人士和社會主流大都提倡“以領養代替購買”,因為後者容易助長地下產業鏈,但領養或許更考驗主人的經驗和判斷。另外,對像岑楊、格瑞壹樣“真的很想要壹只品種貓”的人來說,成功收養的概率低,而購買的吸引力太大,稍有不慎,就容易沖動消費。
愛貓人士和社會主流大都提倡“以領養代替購買” / 《千尋小姐》劇照
岑楊告訴我,從“領養”到“購買”之間,她經歷過壹種心態上的轉換。
起初,岑楊的確想要領養,且不說同城品種貓的領養機會少,而且需要仔細甄別,此外,她想養壹只年齡較小的貓,“可以慢慢培養感情”。而滿足她想要的條件的領養,少之又少。
對消費者而言,後院貓最大的吸引力在於品種數量多、價格相對便宜。以壹只兩個月齡的美國短毛品種貓虎斑為例,廣州壹家位於市中心商業寫字樓的貓舍售價4000-8000不等,而未見實體地址的網絡貓販子的報價,則可以從200-3000不等。-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
-
原文鏈接
原文鏈接:
目前還沒有人發表評論, 大家都在期待您的高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