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期: 2024-03-31 | 来源: 一个叫We的工作室 | 有0人参与评论 | 字体: 小 中 大
求职难,职场上又时刻面临一道隐形歧视和霸凌。在服装厂,同事偷偷拿走停停的劳动成果。她跟组长投诉无果,气得写了辞职信,在信中提到了这些事。厂长把信撕了,说她是在捣乱,“没人理解我心里的苦,因为我是聋哑人就可以不用管我的感受。”
离开服装厂,这样的委屈也没少受。在拉面店后厨,另一个男同事见她是聋哑人好欺负,总是偷懒玩手机,有活就让她做,两人没少为分工发生争执。闹到老板那,男同事就把责任推到停停身上。她诉苦无门,只能受闷气,直到气得受不了,她不干了。
她还在一家残疾人艺术团当过舞蹈演员,和其他聋哑女孩一起到处走穴演出,穿着金色衣缕表演经典舞蹈作品《千手观音》。团里承诺给她们每人2000元月薪,却迟迟不兑现,这些姑娘只好一纸诉状递到劳动部门。本是一段光彩的履历,停停很少再提及,将跳舞的冲动彻底压在心底。
苦闷的日子里,短视频成为一个情绪出口和表达窗口。初到广州,停停把日常生活的碎片发在快手平台,当作一种生活记录。后来她又在快手刷到几个聋哑骑手的作品,看到聋哑人能跑外卖,她抱着试一试的心态,花1650元买了一辆小电车,从2020年8月开始成为一名众包骑手。
送外卖第一天,停停跑了7个小时,赚了98块钱。她在心里盘算,在平时能用这98块钱生活一周。看着每跑完一单就有钱入账的感觉有点上瘾,尽管仍会受累受委屈,但她不怕日晒雨淋,比起电子厂单调重复的日子,她更喜欢跑外卖的充实感。
以前在工厂,她和大多同龄人一样,想着吃、穿、玩,自己也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送外卖之后,看到同行的外卖员都在争分夺秒地挣钱,她也燃起奋斗的火苗。更重要的是,她觉得这份工作“不用看别人脸色,不用受同事欺负”,劳有所得、多劳多得给她带来尊严。
语言鸿沟
在外卖平台,聋哑骑手用的是和健全骑手相同的派单系统,以及将服务和速度为核心的接单规则。作为相对弱势的一名聋哑女外卖员,停停能取得这样的成绩并不容易,需要承受比常人更多的压力和阻力。
新手时期,最大的困难是打电话联系顾客。停停会提前编辑好一些常用文字,在需要时方便快速跟商家和顾客沟通。她上传了残疾证,认证成为一名听障骑手,可以使用平台的无声关怀功能。但很多人定外卖并没有留意消息通知的习惯,一些顾客听到是机器语音,对电信诈骗司空见惯的他们往往会挂掉电话。
有听障骑手会通过拨打又挂断的方式提醒顾客留意手机短信,误解和差评也因此发生。一些用户不知晓他们的处境,产生沟通障碍后往往会给他们差评。这群特殊的群体有苦难言,有时候只能默默接受被扣钱的现实。
在云南,有女子凌晨报警称,一名男子在敲打自己家的门,“敲了十多分钟,我说你是谁,你要找谁,他不说话。”民警赶到现场核实发现,原来是一位听障骑手,在送夜宵时走错楼道这才引起误会。
在四川,有顾客给了听障骑手差评,原因是“对方居然掏出一张残疾证书,意思是让我给他捐点钱”。真相让人难过。这位骑手出示的并不是残疾证,而是一张沟通卡,上面写到:“我是聋哑人,不能说话。请您检测菜品是否齐全,并对服务做出评价,谢谢您!”
有时候,沟通和认知障碍不仅产生差评,还有可能让听障骑手遭遇网暴。在一则热搜事件中,网友爆出与听障骑手的消息记录,外卖员在强调“快点”“给钱”等字眼,看似有些冒犯与不讲理。不少顾客也有类似的体验,认为他们发的消息没礼貌,不识大体。
停停对此深有体会,“客人以为我们态度不好,我们文化不好,文字语气冷冷的。”- 新闻来源于其它媒体,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
原文链接
原文链接:
目前还没有人发表评论, 大家都在期待您的高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