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期: 2024-03-31 | 来源: 一个叫We的工作室 | 有0人参与评论 | 字体: 小 中 大
刨去750元房租,300元猫粮和1000多元的生活费,她把剩下的钱存起来。逢年过节她会给家人发红包,父亲节她给爸爸网购自己的“同款鞋”,然后急迫地发消息问他:“爸爸,开不开心?”
笨拙的爱
2024年3月中旬的一天,下午五点,停停准时来到员村一座荒废的院子里喂流浪猫。它们的出现也很守时,见到这个熟悉的身影就会从四面八方迎合过来。但若看到是陌生人造访,它们又会警觉地退回自己的领地。
这片的流浪猫通常是邻居芳姨喂的,她不方便时会托停停代为投食。她们的住所只隔一条走道,都养猫、爱猫。芳姨不会给猫剪指甲,停停做过宠物店洗护助理,就去帮她打理。提到停停,芳姨喜爱又惋惜,“命运对善良的人怎么就不公平呢?”
停停自己也养三只猫,银点“棉花”三岁,脾气好,讨喜粘人;布偶“布丁”四岁,胆小怕生,但喜欢钻被窝跟她一起睡觉;蓝猫“猫爷”,年龄成谜,因为是停停从外面捡来的,她形容它是“怂货、吃货”。
屋里还有一只贵宾“那那”,是去年在武汉买的小狗。那那跟猫和谐相处,它还能看得懂停停的肢体语言,会听从她的指令做动作,指哪打哪,实在惹人喜爱。
停停把这几只猫咪比作是家里的“主人”,而小狗更像是“亲人、孩子”。一家“五口”共同生活在不到15平米的出租屋里。房间虽小,五脏俱全,餐桌旁边的货架整齐摆放猫砂猫粮,陈旧的墙上被精心布置装饰品和置物板,空间被合理利用,能看出这位租户的细致和用心。
偶尔不跑单的日子,她会精心收拾,在家逗狗撸猫。人跟猫不需要对话,关系若即若离,彼此相互需要,相互慰藉和陪伴。
猫咪对声音异常敏锐,打雷被吓到会躲在她怀里,在她身上“踩奶”。她会把这些温暖的瞬间记录下来发布在快手,很多人得以在互联网窥见一个听障女孩的生活日常。
这些视频大部分是她自己拍自己剪,音乐是随便选的,“不知道好不好听。”快手对停停来说像是朋友圈,几个特殊学校的同学在快手找到了她,失联多年后重新建立了联系。
8岁起在特殊教育学校学习6年后,身为农民的父母难以再负担昂贵的学费。从那以后,停停没再向家里要过一分钱。谈起女儿的聪慧和独立,妈妈彭小英骄傲又心疼。
在外打拼的时间久了,停停回老家的次数变得很少,也疏于和亲戚联系。小时候自然的、关怀的话语,变成了一问一答的交流。她在快手感慨,长大后不知为什么,跟爸爸的关系没有小时候那么亲密,“不过我还是能感受到他是爱我的!”
这个龙年春节停停没有回湖北,对她来说老家反而“没人聊天,不快乐”。被问及“不快乐时会做什么?”她的回答让人会心一笑:“治疗心。我不知道怎么写。你们应该懂我意思。”春节假期她接了几个上门喂猫的单子,一次收费30到40元。她会细心地给顾客洗碗喂粮,简单打扫,把猫咪的状态拍给顾客,在宠物的陪伴中“治疗心”。
一个听障人的世界总是很简单,快乐容易获得,孤独和悲伤总能自我疗愈。从有记忆开始,停停就没听过声音,也没想象过有声音的世界。“如果能听到一种声音,你最想听到什么?”她想了想,在纸上写下:“想听到父母说话声音”。- 新闻来源于其它媒体,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
原文链接
原文链接:
目前还没有人发表评论, 大家都在期待您的高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