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期: 2024-04-12 | 来源: 万小刀 | 有0人参与评论 | 字体: 小 中 大
连着名的剧作家曹禺都称,“范曾是当代吴道子。”
大作家王蒙直接定论:“范曾先生是活的国宝。”
杨振宁对范曾的赞誉就完全没有任何保留了:“范曾先生的艺术,千年一见。”
为了进一步夸赞范曾,杨振宁也卖了老力了:今天在座的范曾,他没问题,是当代的大师,是当代的大书法家,是当代的大画家,而且以我外行的看法,他不只是当代的,也是几百年来,没有一个像他这样的大。
万小刀介绍一下,同样爱吃嫩草的杨振宁,反反复复说的一个意思就是:范曾很“大”。
不管是不是商业互吹,反正这么一吹,所有人都笑了,瞧,杨振宁和范曾都会心地笑了,连朱军也笑了……
别的大不大且不说,但范曾在某方面,确实很“大”!
三、
范曾出身文学世家,虽然幼年时正逢战乱,但天资聪颖,一路“开大”。
4岁时,他在南通儿童智力比赛中,摘得特等奖第一名,天赋初显。
13岁时,他就加入南通市美术协会,成了当地小有名气的“南通三小画家”之一。
在画画这条路上,范曾简直开了挂!
在中央美术学院学画时,他受蒋兆和、李苦禅、李可染等顶级画家的赞赏和指导,可谓是机遇极好。
毕业时,他画了幅《文姬归汉》,郭沫若很是欣赏,亲题长诗一首。
毕业后,他又被分配到中国历史博物馆,给沈从文当助手,编绘中国历代服饰资料。
在各位名师大家的影响下,范曾刻苦自励,不断汲取养分,集百家之所长,成一家之言。
1971年,他凭借一幅《韩非子像》名声大噪,创造了“以诗为魂、以书为骨”的美学原则。- 新闻来源于其它媒体,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
原文链接
原文链接:
目前还没有人发表评论, 大家都在期待您的高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