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期: 2024-04-13 | 來源: 加西網 | 有6人參與評論 | 字體: 小 中 大
(加西網綜合)喜歡享用壽司自助餐或享用龍蝦大餐的人應該小心,食用這些海鮮接觸有毒“永久化學物質”的風險可能更高。
雖然PFAS((全氟烷基物質和多氟烷基物質))這些化學物質通常和工廠、塑料甚至自來水有關,但壹項新研究警告,海鮮也是這種致癌毒素的主要來源。
達特茅斯學院的研究人員測試了從新罕布什爾州不同地點購買的幾種海鮮中的 26 種 PFAS。
抽樣顯示,蝦和龍蝦等“底層飼養者”的含量最高。
達特茅斯研究的合著者梅根·羅馬諾敦促人們未來食用海鮮時考慮風險和益處。
研究人員建議不是不要吃海鮮——海鮮是瘦肉蛋白和歐米茄脂肪酸的重要來源,但也是人類 PFAS 暴露的壹個潛在被低估的來源。
在這項研究中,研究人員測試了鱈魚、黑線鱈、龍蝦、鮭魚、扇貝、蝦和金槍魚的樣本,並調查 1,800 多名新罕布什爾州居民吃什麼類型的魚以及多久吃壹次。
調查顯示,居住在該州的人們消費海鮮的速度高於全國平均水平,這意味著他們可能會接觸 PFAS 以及與這些化學物質相關的健康並發症。
盡管研究人員沒有測試受訪者的 PFAS 水平,但 2023 年的另壹項研究發現,經常食用大量海鮮的亞裔美國人血液中的 PFAS 水平比其他種族高出 89%。
該研究稱,以海鮮為主的飲食可能是罪魁禍首,因為魚類是 PFAS(全氟烷基物質和多氟烷基物質)污染的主要來源。
達特茅斯研究人員選擇RC把調查重點放在新罕布什爾州,因為考慮到其地理位置和當地漁業,該州以及新英格蘭地區的大部分地區比普通美國人吃更多的海鮮。
95% 的受訪成年人表示在過去 12 個月內吃過海鮮。其中,94% 的人在過去 30 天內吃過魚,其中約 66% 的人在上周吃過魚。
蝦是新罕布什爾州居民消費最多的海鮮類型,其次是黑線鱈、鮭魚、金槍魚罐頭和龍蝦。
其他魚類中的含量通常低於每克壹納克。
研究人員推測,貝類可能面臨更高的 PFAS 污染風險,因為它們在海底進食和生活,並且距離海岸附近的 PFAS 源更近。
較大的海洋生物可能通過食用受該物質污染的較小物種(例如貝類)來攝入 PFAS。
由於 PFAS 幾乎在環境中無處不在,研究人員表示很難知道這些化學物質在海洋食物鏈中的哪個位置進入魚類。
越來越多的研究顯示數百種癌症、不孕問題、胎兒畸形和許多其他健康狀況(包括自閉症)都和接觸這些化學物質相關。
該研究發表在《暴露與健康》雜志上。
雖然美國確實有關於汞含量的安全海鮮消費的聯邦指南,但沒有針對 PFAS 的指南。
合著者喬納森·佩塔利 (Jonathan Petali) 表示:“PFAS 不僅限於制造業、消防泡沫或城市廢物流,這是是壹個長達數拾年的全球挑戰。
盡管有這些令人擔憂的發現,第壹作者凱瑟琳·克勞福德表示,飲食更典型、均衡的人應該能夠享受適量海鮮帶來的健康益處,而不會增加接觸 PFAS 的風險。
研究人員還表示,他們的發現強調需要制定更嚴格的公共衛生指南,確定可安全食用的海鮮數量,以限制 PFAS 暴露。
PFAS 是壹種微觀物質,需要數千年的時間才能在環境和人體中分解,因此被稱為“永遠的化學物質”。
它們存在於紡織品、消防泡沫、不粘炊具、服裝和食品包裝中,並滲入供水、土壤和空氣中。
- 溫哥華網版權所有,未經授權或許可,嚴禁轉載或摘錄
-
原文鏈接
原文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