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期: 2024-04-19 | 來源: 鳳凰WEEKLY | 有0人參與評論 | 專欄: 劉強東 | 字體: 小 中 大
曾經被糖水燕窩事件反噬過的辛巴態度也是決絕。
在小楊哥發聲不久後,辛巴在直播中談到,雖然目前辛選集團年營收規模可達500億元,但由於需要投入人工、房租水電、平台分成、稅收以及供應鏈建設等成本,辛選沒有大家理解的那麼賺錢,甚至壹年下來白玩。
所以他想暫停直播,沉澱兩年,出去學習人工智能,兩年後再選新賽道重新開始。在他看來,直播帶貨行業已經沒有能讓自己興奮的東西了。
站在風口上,“頭部主播”完成了在財富上的越級提升,實現了真正意義上的草根逆襲,動輒身家上億。
但與此同時,因為貼近消費者的人設,他們需要以消費者感受為先,仍要伏小做低,這也就導致他們不能在地位上擁有與財富同等的高度,越播越累。
緊接著,直播中曾經被忽視的問題也開始凸顯。平台造就了主播,卻也在收割主播,他們容易被流量裹挾,帶貨不可控因素太多,後期開發價值較低,沒有延伸持續性……
“頭部主播”時常有身不由己的感受,而如何在財富價值和身份認同找到壹個平衡點,則變成了“頭部主播”們共同面臨的問題。
有行業人士認為,直播帶貨並非表面上看到的那麼簡單。進軍直播賽道的企業家,得找准定位,做好供應鏈,並不斷堅持直到出現爆點,才有機會獲得成功。有些企業家雖然曾有過進駐直播間的舉動,但淺嘗輒止,很難獲得成功。
但行不行,總要試過才知道。
直播的洗牌時代,來了
直播帶貨給了許多人站在金字塔尖上的希望,普通主播還想削尖了腦袋往上爬,深刻感受到直播帶貨是把雙刃劍的“頭部主播”,卻已經找好了退身步。
小楊哥不僅盡量減少出現在屏幕前的頻率,更重要的是,他開始嘗試對自己身份的定位進行轉換,更傾向於企業家而非網紅,未來要逐步從台前轉為幕後。
有人說,這是小楊哥背後有高人指點,急流勇退是明智之舉。
但深耕MCN賽道的網紅參哥卻給出了另壹個解釋。他認為,小楊哥之所以選擇退居幕後,很大程度是受到輿論影響,壹個人影響力越大,被找茬的可能性越大,而小楊哥旗下有眾多主播,搭建了完整的體系,作為老板已經不需要站在台前承受壓力,之後的重點應該在於,如何培養出更多的“小楊哥”。
大小楊哥直播截圖
小楊哥的選擇並非個例。2019年,薇婭還在台前時,也曾竭力想去掉身上網紅的標簽,並表達過想當企業家的心願。她還表示,網紅孵化不是她做的事兒,這是她的團隊應該做的事兒。這足以說明,她的志向,不僅僅是做好壹家MCN公司。
壹邊直播,壹邊物色有價值的企業跟進投資,後來眾所周知,她被稱作巨子生物的伯樂。
退居幕後,薇婭的動態仍時刻被外界關注,她與丈夫董海鋒擴大了市場關注面,醫美、家電、AI等領域均有涉足,既是給老本行直播帶貨鋪路,又是用高視角抓新風口,挖掘企業的長尾價值。
老板向前,主播退後,直播帶貨圈子裡,兩者的身份界限似乎越來越模糊。
這也是直播帶貨發展的必然,無論是老板還是主播,目標都是賣更多的貨。台前他們靠的是壹張巧嘴,台後就要深挖供應鏈優勢。老板想親自下場看看用戶的訴求,主播則被用戶的聚光燈逼到層層後退。
叁只羊CEO杜剛曾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說過,“我不知道是不是每壹個直播公司最終會涉足供應鏈層面,但叁只羊是自成立之初就想做的壹個屬於自己的產品。小楊哥之前提到‘好東西,用得起’的理念,我認為這也是直播電商最終的核心。直播不可能做幾拾年,但是品牌和產品是有生命周期的,可以活得很久。”-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
-
原文鏈接
原文鏈接:
目前還沒有人發表評論, 大家都在期待您的高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