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期: 2024-04-19 | 來源: 谷雨實驗室 | 有0人參與評論 | 字體: 小 中 大
被“屯鳥”字絆了壹下
程祝不是孤軍奮戰,她的努力與這個縣城謀求發展的熱望形成了共振。
陽新曾是國家級貧困縣。這座縣城的人們,以農業為生,養魚,種稻米,看老天爺的臉色吃飯。壹場澇災,壹片凍雨,壹年的心血就要白費。農產品品質不差,但始終缺點時運。“你說柑橘嘛,比不了宜昌,稻谷比不了荊州。
屯鳥是陽新的特色,如果做得起來,也是個品牌。”壹位陽新市民說。
現任陽新縣畜牧獸醫服務中心副主任的黃茲豪記得,1998年,他被調到陽新縣畜牧局工作,迎來了陽新
屯鳥產業的第壹波高潮。當時的縣長、縣委書記已經開始致力將這只似鴨非鴨、似鵝非鵝的動物推向全國。
?《我是養屯鳥人》
1998年,中央電視台來到陽新拍攝,第壹次將“屯鳥”這個字顯示在電視屏幕上——和現在壹樣,也是兩個字拼起來的“合成字”。
陽新屯鳥的推廣效果有了。黃茲豪記得,自己坐在辦公室,從雲南到東北,全國各地的養殖戶紛紛打電話來詢問。
但供苗、飼料、養殖、技術、回收的產業鏈沒有起來,養殖戶們趕著熱度來,往往潦草結束。零零散散分布在各地,沒有科學的方法,也沒有銷路。死掉壹批,便不再養新的。如今說起來,黃茲豪他們還有些遺憾,“那時候種畜場有(現在)這個規模的話,真的推廣出去了。”
陽新縣種畜場負責人陳玉林說,之後許多年,種畜場的工作重點是陽新豬,屯鳥被放在了壹個相對靠後的位置。
契機出現在2022年,那是壹場湖北省地理標志品牌大賽,陽新屯鳥出乎所有人意料地拿到了金獎。當時,他們的競爭對手——洪山菜苔、洪湖蓮藕、雲夢的魚面,都是響當當的招牌。陽新人帶上廚師,把宰殺好的屯鳥和煤氣灶、電爐子甚至鍋碗瓢盆裝了滿滿壹車,全部拉到武漢,現場燉湯。就這樣,陽新屯鳥湯壹戰成名。也是2022年,陽新再次重點發展屯鳥產業,並將其定位為政府重點扶持的伍大特色產業之首。
“我們測算了壹下,通過全產業鏈深加工收購的話,成本30塊錢壹只。比如說壹個小農戶養2000只,壹年就可以增收2萬塊錢,純利潤。”陽新縣副縣長俞振華說,陽新屯鳥裡有著陽新人的未來。陽新人愛喝屯鳥湯,難道外地人就不會愛喝嗎?程祝也相信屯鳥可以走出陽新。她想做電商,做直播,帶著屯鳥走進互聯網。但直播剛剛到運營企劃階段,問題就出現了,“屯鳥”字打不出,只能退而求其次,用“陽新正宗散養土鴨”“湖北番鴨”“紅臉番鴨”“豚鴨”來替代。
程祝曾給自己公司取名“振發陽新屯鳥養殖有限公司”,打不出這個字,只能寫成“屯鳥”,自己變成了養“屯鳥”人。
為“屯鳥”正名
人人都意識到,把字打出來,這對屯鳥走出陽新至關重要。陽新人走上了為它正名的路。去年當地政協會議上,兩位陽新縣政協委員共同提出“關於打造陽新‘屯鳥’產業,必須為‘屯鳥’字正名”的提案。這份提案很快交到了陽新縣經濟和信息化局黨組成員江書家手裡,由他所在單位負責牽頭,解決陽新“屯鳥”用字難問題。
要讓壹個打不出的字,實現順暢輸入與顯示,這並非易事。這個字首先要在信息系統裡獲得通用編碼,得有對應的字形設計,贰者兼具後,各類軟件、操作系統還需適配才行。剛拿到提案時,江書家有些懵,不知道從何做起,也不知該去找誰。-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
-
原文鏈接
原文鏈接:
目前還沒有人發表評論, 大家都在期待您的高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