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期: 2024-05-01 | 來源: 德國之聲 | 有0人參與評論 | 字體: 小 中 大
“這種唱衰源於多種誤解。其中壹個例子是:許多人都錯誤認為中國經濟的趕超進程已經陷入停滯。誠然,中國的GDP在2021年達到了美國的76%,但到了2023年又下降回了67%。然而,2023年的中國經濟規模比2019年增加了20%,同期美國也只增長了8%,這同樣也是事實。”
文章認為,中國通貨膨脹率低於美國、美聯儲采取措施促進美元升值是造成上述趨勢的主要因素。隨著國際貨幣基金組織預測中國物價今年可能上漲,以美元計價的中國GDP在2024年肯定會縮小和美國的差距,並有可能在拾年內超越美國。
作者還注意到,中國家庭消費支出去年的增幅大於收入增幅,這說明消費者信心並沒有外界想象的那般低迷;同時,主要消費品價格上揚、企業借貸量增加也說明中國經濟並未跌入通貨緊縮的泥潭。
“還有壹種理論認為,失望的中國企業家會將資金撤出中國。畢竟,2020年底以來對阿裡巴巴等大型私營企業的嚴厲打擊並未產生正面作用。”
“1978年改革開放到2010年代中期的這肆拾年間,中國私營經濟的投資額增速快於國有企業。但是隨著習近平上台,2014年後該趨勢發生了逆轉。習近平大舉將資源轉移向國有經濟。私營經濟投資增速放緩壹開始並不明顯,但是到了2023年,它就只占經濟總投資的50%。習近平的政策摧毀了投資者的信任,企業家不再將政府視作值得信賴的經濟管理者。如今時常有人認為,只要習近平依然掌權,企業家就會從中國撤資。”
“然而,在這個問題上,數據依然展現出不同的圖景:私營經濟投資的下滑幾乎可以完全歸咎於房地產市場的糾偏。而房地產行業主要是由私營企業主導的。要是撇除房地產行業的影響,中國私營經濟投資額在2023年甚至還增長了近10%。就算有幾個知名中國企業家確實撤離了,依然還有3000多萬家私營企業留在這裡繼續投資。”
“中國確實面臨許多問題,其中包括習近平對經濟界的控制欲所導致的問題。但是,對這些問題誇大其詞卻不會有利於任何人,它甚至可能會在中國對西方構成真正挑戰的當下導致西方人驕傲自滿。”
摘編自其他媒體的內容,不代表德國之聲的立場或觀點。-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
-
原文鏈接
原文鏈接:
目前還沒有人發表評論, 大家都在期待您的高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