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期: 2024-06-06 | 来源: 谈古史鉴品 | 有0人参与评论 | 专栏: 皇帝 | 字体: 小 中 大
1945年,河北省的一个农民,靠着一把特殊的钥匙,打开了同治皇帝的陵墓,将里面的宝物搜罗一空,而这把钥匙,就是古代封闭地宫的最后一位工匠能出来的秘密武器。
在古代,几乎每一个帝王都对自己的身后事非常重视,但凡是有能力和条件的,都会把自己的陵墓修建的极为豪华且牢不可破。
之所以要修建的牢不可破,是防止日后被人“打扰”,因此,那些修建陵墓的工匠,基本上都会为了守住陵墓内部的秘密而被迫殉葬,不过,这种让工匠殉葬的习俗在秦汉之后就逐渐消失。
那么问题来了,既然工匠们能走出来,皇帝死后,陵墓又是如何保证不被打扰呢?并且,在皇帝下葬完毕,墓门上锁后,工匠们又是如何活着走出地宫的呢?
其实很简单,古代的工匠们发明了两件秘密武器,有了它们,不仅能保证陵墓的安全,还能在封闭地宫后安全地走出来。
这两件秘密武器就是自来石和拐打钥匙。
守卫地宫的大功臣:自来石
古代帝王的陵墓,除了讲究奢华之外,最重要的就是要注重安全,毕竟每个皇帝的陪葬品都很丰厚,甚至有可能还有稀世珍宝。
因此,为了防止被盗墓贼盯上,从而破坏陵墓,对皇帝的尸首“打扰”,帝王们的陵墓都会设置这样或者那样的机关,而为了避免盗墓贼进入地宫,陵墓的大门就显得至关重要。
如何才能不让盗墓贼进入地宫呢?这就成了历代帝王在建造自己的陵墓时,必须要考虑的一个问题。
总不能在地宫的大门上挂一把大锁吧?那样不仅显得不合适,并且对于盗墓贼来说,基本上是形同虚设。
虽说帝王陵墓的大门一般都相当重,但如果不设置一个机关的话,总会有办法将其打开。
而在经过无数个修建陵墓的能工巧匠研究实验后,一种简易方便,但又实用的机关,被发明出来,这个机关,能有效的阻止盗墓贼从地宫大门处进入。
这个机关就是自来石。
自来石又称“顶门石”,如果单从表面看,它就是一根长约1.6米的石条,但这根看似普通的石条,却作用相当大。
那么,它是如何运作,来保证地宫大门不被打开的呢?
它的原理,是在墓门关闭的同时,原本竖着的自来石,由于自身的重量缓缓倾斜,最终滑入门后的凹槽之内,这样就可以顶住门了。
巨大的石门,加上自来石在门后起的作用力,就能死死地顶住墓门,因此,很少有办法能从外部将大门打开。
当年,孙殿英在盗掘乾隆皇帝的陵墓时,就遇到了这种自来石,由于不知道这种机关,因此任凭孙殿英的部下如何用力,都无法打开地宫的第一道石门。
最终,出于盗宝心切,孙殿英不得不下令使用火药,才将第一道石门给轰炸出一个豁口,士兵们得以进入。
包括他们在盗掘慈禧太后的陵墓时,也是遇到了这个问题,不过,由于担心使用火药会破坏陵墓里面的宝物,因此孙殿英安排了几十名士兵,抬着一根巨大的圆木,硬生生的将墓门撞开。
之所以他们会大费周章,背后都是自来石在起作用。
- 新闻来源于其它媒体,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
原文链接
原文链接:
目前还没有人发表评论, 大家都在期待您的高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