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_NEWSDATE: 2024-06-14 | News by: 美国之音 | 有0人参与评论 | 专栏: 关税 | _FONTSIZE: _FONT_SMALL _FONT_MEDIUM _FONT_LARGE
中国拟报复欧盟加征电动车关税 分析: 象征意义大于实质 https://t.co/AoGWL7dxU2— 美国之音中文网 (@VOAChinese) June 14, 2024
欧盟宣布对中国制电动车加征关税后,中国官媒星期五(6月14日)率先发难称,中国业界强烈不满,呼吁当局对欧盟制汽车、白兰地等产品采反制措施,但中国官方至今尚未出台任何具体报复措施。
对此,分析人士表示,中欧间的汽车领域的依存度非常高,一旦贸易战扩大恐两败俱伤,因此双方应会理性克制,任何可能的制裁,其象征意义都会高于实质意义。
中国官媒央视旗下的微博账号“玉渊谭天”星期五发文引述不具名业内人士的说法称,欧盟对中国国产电动车加征关税后,中方内部正在推进提高大排量汽油车进口暂定关税的相关程序。
官媒:中国拟报复欧盟,对大排量汽车加税
该文称,大排量汽车指引擎排气量大于2.5升的汽车,据中国乘联会计算,欧洲每年出口这类汽车到中国的产值已达180亿美元,高于2023年全年中国出口电动车到欧洲的金额。
该文还引述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专家张茉楠的说法称,欧盟宣布加税仅为预告,到7月4日开始征收临时关税前,仍有一段“预留期”,让中国企业和欧盟成员国提出异议,因此,欧盟应“亡羊补牢,为时未晚”。
此外,中国今年初对自欧盟进口的白兰地启动反倾销调查后,商务部也预计将于8月底前公布初裁结果。
除了官媒发难,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林剑星期四(6月13日)被问及中方的反制手段时也重申,中方必须维护世贸组织规则及市场原则,亦须维护中国电动汽车产业合法权益,“为此,中方将坚决采取一切必要措施”,至于何谓必要措施,林剑未置可否。
对于北京可能的报复手段,在台北的远志车文化股份有限公司创办人曾彦豪说,若中方真地锁定欧洲制大排量汽车加税,就十分令人玩味,因为这类汽车量少、也多属豪华房车或跑车等价格敏感度偏低的车种。
曾彦豪告诉美国之音:“欧盟的车大部分是小排气量,所以调涨(排气量)2500CC以上的(关税),我觉得,大家过招的意味比较浓厚,双方都在留后路,因为打贸易战对于中欧双方影响都很大。”
欧盟加税未达50% 出手“十分克制”
曾彦豪认为,不只中国谨慎,欧盟对中国电动车的课税幅度也很克制,在原有10%的基础上,加征最高38.1%的关税,虽然看似涨了2-3倍,但就汽车业的成本结构而言,影响并不大,因为欧洲国家,尤其是德国车商多年来在中国市场赚得盆满钵盈,其中,大众汽车和奥迪更曾占据中国汽车市场的半壁江山,就算近年占比滑坡,但超过300万辆的年销量依旧卖得火热。
在台北的台湾经济研究院景气预测中心主任孙明德也同意,中欧间在汽车领域的互动不能与中美等量齐观。
孙明德说,美国政府可以毫无顾忌地对中国电动车加徵100%的关税,因为美国市场六成是国产车天下,其余多是欧洲、日本或韩国车,中国车市占仅3%,加征关税引发的冲击很小。
反观欧洲,大量中国汽车入主,多到连中国车厂都进驻,因此,加征关税不仅冲击到深耕欧洲的中国车商,也恐让奥迪、大众等长年经营中国市场的欧洲车厂成为中国的报复对象。
孙明德认为,此次欧盟加征的关税额度,精算后,还是低于50%的税率,仅能抵销掉中国车因政府补贴和低制造成本的竞争优势,让欧洲车得到公平竞争的价格环境,并非让中国车在欧洲无法生存。
孙明德说,中国官媒预告,官方对大排量欧洲汽车加征关税可能性颇高,此外,中国大量消费的欧洲农牧产品及奢侈品也可能遭波及,成为加税报复的替罪羊。
另有消息称,中国拟对欧洲航空设备加税报复,但孙明德认为,可能性不高,因为美欧两大巨头仍垄断民用航空产业,中国不买欧洲空巴(Air Bus)的航空设备,就只能转向美国波音(Boeing)采购。
孙明德告诉美国之音:“中国大陆在报复的态度上当然很坚决,但是动作上应该不会这么大,因为美国跟欧洲两边同时开战(对电动车课税),对中国大陆来说,压力会非常大,所以,这时候对欧洲可能话讲得很大声,但动作轻;对美国的话,动作就会比较大一点。”
欧盟加税力道过软 张俊华: 中国正在庆祝!- 新闻来源于其它媒体,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
原文链接
原文链接:
目前还没有人发表评论, 大家都在期待您的高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