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期: 2024-06-21 | 来源: 原点original | 有0人参与评论 | 字体: 小 中 大
一场关于“信任”的游戏。
25岁的打工者陈安安没有积蓄,却拥有了一套118平方米的商品房。
对他来说,买这套房还很轻松:躺在宾馆里有吃有喝、学一套话术、配合着签字。两个月不到,房产证就到手了。
然而,有房的他如今窝在一栋废弃的大楼内,一日三餐都成问题。
“职业背债人”是陈安安的新身份。一些中介招揽“征信白户”(未办理过金融机构的贷款和信用卡的人),伪造社保、身份信息、工作收入等信贷指标,以购房、购车、开办企业为名,与银行内部人员勾结,从银行套取高额贷款——这一系列违法金融操作,《中华人(专题)民共和国刑法》第一百九十三条将之总结为“贷款诈骗罪”,并按照涉案金额,规定了相应的刑期。然而,因为涉及主体多元、隐蔽性强、取证艰难,这个庞大黑产已在国内蛰伏十余年。
“背债”行为不仅对个人有较大法律风险,还导致银行或民间借贷公司形成坏账和呆账,债权难以实现,最终对国家金融管理秩序造成冲击,诱发系统性金融风险。2023年3月,中国银保监会发布《关于开展不法贷款中介专项治理行动的通知》,成立专项治理行动领导小组,部署开展为期六个月的专项治理行动。2024年,对不法贷款行为的整治仍在继续。
陈安安的代价是从此变成“老赖”。令人唏嘘的是,他经历了“爆雷”——不仅没有拿到中介承诺的“佣金”,还身负巨额贷款,面临被银行起诉、坐牢等风险。
在记者能查证的范围内,至少有9名中介在不同省份参与操作了陈安安的背债行为。
陈安安决心“追捕”这群中介。他痛斥中介不老实、不讲信誉,却没有意识到,他本身也是骗局的参与者。在这场打着诚信旗号的游戏里,信任早就不值一提。
崩塌
浙江省B市,一栋沿街三层建筑,一楼是商铺,三楼是网吧。二楼原本是一家快餐店,如今已倒闭,住着不少无家可归的人,陈安安就是其中之一。
灰色的行军床已被睡塌,陈安安用捡来的硬纸板托住底部。泛黄的枕头和被子蜷成一团耷拉在一边。他拖沓着拖鞋,神情恍惚。上次洗澡已是20天前,头发油得两三根结在一起,脚指甲也长得快超出拖鞋边缘。
房贷已经逾期5个月了。此前还有催收电话打来,他把背债所在地的手机号停机后,就再也没接到过。
陈安安的床因充电搬至大厅。朱雅文/摄- 新闻来源于其它媒体,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
原文链接
原文链接:
目前还没有人发表评论, 大家都在期待您的高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