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期: 2024-07-01 | 来源: 极昼story | 有0人参与评论 | 字体: 小 中 大
潘丽双 河北石家庄 从业十余年
“报考不能仅仅看考了多少分”
真正出分之后报考就5到7天。每个家长沟通最少得一个半到两个小时,满打满算,我们所有的报考老师,一般一个人接十四五个都是封顶的。
我做文化课培训起家,接触的都是初高中的孩子。很多家长都在盲目补课,但并不知道将来孩子要做什么,走向社会之后学什么。
以前志愿咨询没有现在这么烂大街。网上会讲,550分物理组的男生,哪几个专业能报,女生物理组500分以上怎么样。一定是这样吗?别人的家庭、孩子什么样,特长是什么?你根本不清楚,这些东西会误导很多家长,只用简单的性别、分数来定位将来。
(报考)不仅是考了多少分,要整体规划专业,从将来就业往前看,家庭资源、兴趣爱好,还有家长影响都在里面。
我们这里一个老中医的闺女,家里全是学中医的,当时让孩子报了对外经贸专业,还是中外合作,赶上要出国疫情了。孩子根本不喜欢这个(专业),三天两头从学校回来,读了将近两年(又回来复读)。
在石家庄一中、二中这样的学校,有文化的家长从高一就开始规划孩子整个高中学业。有很多通道在高一高二就得开始准备,比如参加奥赛,获得国家认可证书,综评的东西要提前做。
县里的学校,家长和学生的重视就不一样了。家长工作的层次不一样,很多是个体户或者务农,家长不懂,孩子也接触不到,高考之后,甚至有些家长还在等,还没出分,怎么报,要上什么?
但我们基本上要孩子跟父母同时参与。2018、19年家长跟孩子在我们这里干起来的,妈妈痛哭,孩子嗷嗷叫唤,真的大把大把。报考教室都必须放一包纸巾,还有一个垃圾桶,干仗的时候哭的鼻涕纸一堆一堆的。
有个(石家庄)一中的男孩,成绩在年级大概是200名,不到600分,喜欢计算机类,性格偏内向。家庭不是特别富有,属于中上游。他爸爸应该是经商的,事业型,挣钱为主,很强势。妈妈可能是个贤内助,但是管钱。
5天的报考时间折腾了3天。孩子爸爸要面子,觉得花钱不怕,学啥不重要,但必须得走个好学校,最少是211。但他的分数211是够不着的。当时中外合作有,花钱不少,报考也都在提前批。但他爸爸说,提前批分数每年浮动特别大。
他妈妈觉得花钱太多,而且中外合作不好考研,要出国费用不小。还有就是孩子走那么远,妈妈舍不得。她想让孩子学他想学的。
妈妈跟爸爸就在这干起来了。孩子站起来说到底是我上学还是你们上学?专业不听我的,两个人吵来吵去有意义吗?之后孩子把报考笔记摔了就走了。最后协调尊重了孩子的意愿。- 新闻来源于其它媒体,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
原文链接
原文链接:
目前还没有人发表评论, 大家都在期待您的高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