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期: 2024-07-14 | 来源: 汤名晖/上报 | 有0人参与评论 | 字体: 小 中 大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西方国家为抗衡苏联与华沙集团的威胁,于1949年成立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直到1990年苏联解体,北约成功的以集体安全机制吓阻苏联东进,期间虽有1948和1958年的两次柏林危机,仍然成功的确保西欧地区免于战火的威胁。75年走来,北约逐渐走出原先的战略设计,逐渐成为全球地缘政治议题的重要社群单元,原先的假想敌也找到抱团对象,两者之间螺旋上升,使得北约的任务属性与范围逐渐复杂。面对中国在内的各种系统性挑战(systemic challenge),使得北约在内忧外患之中也得放眼印太。
冷战结束北约迅速扩张
冷战结束以后,北约历经一系列的扩张,逐渐成为地表上最强大的安全集团。1990年德国统一可视为扩张的起点,一系列行动逐渐打破北约扩张不会超越东德范围的保证。1999到2004年之间,北约的扩张更是超过俄国的预期,维谢格拉德集团(Visegrád Group)中的三国,以及维尔纽斯集团(Vilnius Group)成员的七国分别在1999和2004年加入北约。2003年5月,在美国的支持下通过亚得里亚海宪章(Adriatic Charter),更涵盖塞尔维亚以外的巴尔干半岛国家。无论往东或南,北约早已超越冷战时期铁幕的界线。
伴随北约扩张的同时,首次发起最具规模的军事行动对象,却是在前铁幕国家的南斯拉夫地区。1992年的波斯尼亚战争与1999年的科索沃行动,都还在北约初始设定的地缘政治的范围与议程,但却已让俄国隐隐感到不安,也是今日俄乌战争的远因之一。
北约不能没有美国
进入21世纪之后,北约活动的地缘政治区域已不限于北大西洋两岸,在科索沃行动后更多的任务是人道活动的介入。2001年的反恐战争之后,北约实际活动的范围已东进至中东与中亚的阿富汗,不仅邻近俄国南方的腹胁之地,也同时踏足到中国的后院。
2011年,北约以海空优势成功打击利比亚格达费政权,总计19个国家出动26,500架次的军机瘫痪利比亚的空域,成功实现维持禁航区的任务,格达费政权却未能击落任何一架北约军机,成功展现西方的军事科技优势。2021年北约从帝国坟场之称的阿富汗撤退,却也成为创建以来最显著的失败,同时也让俄国看到侵略乌克兰的机会。
相较21世纪初期的辉煌,虽然北约仍保有军事事务革新的红利,政治上却得持续面对成员国的内部问题,尤其是作为最重要发起者的美国,北约更多的行动是伴随美国的意志与能力,其他成员国则是在美国不及之处,提供合适的支援与次要功能,才能实现几乎全球性的地区稳定与人道任务。
川普与极右派使北约如履薄冰
川普曾宣称北约过时,并且不时威胁要让美国退出北约,北约高层无不忧虑大西洋两岸的裂痕将随著川普当选扩大,即使在大西洋另一侧的欧洲内部,极右派浪潮也在破坏各国外交政策的同调性。正当德国总理萧兹(Olaf Scholz)苦恼极右的另类选择党(Alternative für Deutschland)试图恢复第三帝国(Third Reich)的妄想,匈牙利总理奥班(Orbán Viktor Mihály)却与北约不同调,积极亲近中俄两国。国民联盟(Rassemblement national)在法国议会选举的第二轮投票未能再次胜出,但是党派林立的国民议会足以让法国总统马克龙提前成为跛脚马。
政治结构的动摇让北约的75周年如履薄冰,即使北约目前已在筹建一个预备方案应对美国退出北约,但是未能在财政上建立每年400亿欧元的可靠方案,特别是除了意大利以外的极右派政府,大多对俄乌战争表现消极立场。这使得德国与波兰坚定地意志与合作比以往任何时候都重要,无疑是北约第一道也是最后一道防止俄国前进的壁垒。
面对欧洲极右派兴起与川普放言退出北约的内忧,外部则有75年前所设想的首要对手,以及中国的“系统性挑战”,加上伊朗与朝鲜的核扩散议题,不可能只依靠提升盟国的防卫能力便能解决。一个没有美国的北约,却要能够处理美国应当处理的问题,早已超越欧洲主要国家所能负担的范围。- 新闻来源于其它媒体,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
原文链接
原文链接:
目前还没有人发表评论, 大家都在期待您的高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