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期: 2024-07-18 | 来源: 上海网络辟谣 | 有0人参与评论 | 字体: 小 中 大
日前,香港(专题)消费者委员会点名农夫山泉和百岁山,称其矿泉水里的溴酸盐含量达欧盟规定的最高限值。次日,农夫山泉发布消息称,已委托香港律师,要求香港消委会向农夫山泉及其消费者郑重道歉,并指出对方三大错误,即适用标准错误、标准判断错误、明显主观误导。
7月18日,香港消委会发布就农夫山泉测试样本结果的澄清:
本会重申,是次全部30款测试样本的化学安全及微生物测试结果理想,没发现有害物质超出相关准则值,本会不论在月刊文章、新闻稿及其他传讯文件,以至记者会上的发言均清楚指出是次测试的全部样本(包括农夫山泉该样本)均可安心饮用。文章的主旨并非产品有安全问题,而是为各样本的性价比和瓶装水的胶樽对环境所构成的影响,提醒消费者瓶装水塑胶瓶一般只能使用一次,而降解塑胶可能需要几百年的时间,消费者宜尝试改变生活习惯,从源头减塑。
本会就是次测试因样本归类出现落差而引起的误会,表示抱歉。
在浙江淳安经济开发区一家水饮料企业拍摄的瓶装水生产线。图片来源:新华社
那么,本次事件提及的“溴酸盐”究竟是什么?怎么产生的?真的致癌吗?
溴酸盐如何产生?
溴酸盐是一类无机化合物,常见的溴酸盐有溴酸钠、溴酸钾等。在水处理过程中,当加入氧化剂用以消毒和杀菌时,就与水中的溴元素氧化反应,生成溴酸盐这种“副产品”。
天然水中并没有溴酸盐,但广泛存在溴化物这样的微量物质。尤其是在含有较高浓度溴离子的水源地,当水源中的溴离子在氧化剂的作用下转化为溴酸盐时,就可能导致水中的溴酸盐含量升高。
上海杉达学院国际医学技术学院教授刘少伟说,水厂常用臭氧作为强氧化剂,对地下水进行消杀,而地下水通常都含有溴化物,自然就产生了溴酸盐。- 新闻来源于其它媒体,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
原文链接
原文链接:
目前还没有人发表评论, 大家都在期待您的高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