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期: 2024-08-31 | 来源: 香港01 新闻调查 | 有0人参与评论 | 字体: 小 中 大
布林肯到沙利文都是“木头人”美国战略精英已死
亲中共媒体香港01报道:沙利文(Jake Sullivan)本次访华已经结束。这是美国总统国家安全事务助理时隔八年再次访华,是沙利文助理任内首次访华,是双方落实中美元首共识的重要举措。但那又怎样?
拜登已经退选,现在的拜登政府只是看守内阁,已经进入了垃圾时间,所以沙利文作为拜登政府的核心幕僚对于中美关系本身来说,本次行程意义不大,此行也相当于在帮贺锦丽(Kamala Harris)助选。沙利文此行本身,更像是一种作秀和表演,主要是演给美国选民看的。沙利文此行其中一个目的,就是告知,如果贺锦丽当选,她将致力于“负责任地管理”中美关系。
这个沙利文在结束访问时的记者会上,有很明确提到,沙利文是这么说的“贺锦丽副总统一直是拜登外交政策团队的核心成员和主要成员,并参与了印度太平洋地区总体战略的设计和执行,以及负责任地管理中美关系。”“她赞同拜登总统的观点,即负责任地管理这场竞争,避免其演变为冲突或对抗,至关重要。她还赞同保持高层、开放的沟通渠道是实现负责任管理的途径。”记者会上这些话,也并不是说给中国听的,是说给美国选民听的。
一点都不意外,沙利文访华没有达成任何实质性成果。双方更多就只是在互相阐明各自立场和底线。当然,双方都认为保持这样的沟通,有助于避免冲突发生。这是双方最主要的共识。在沙利文和王毅外长进行战略沟通的通稿里也是说“进行了坦诚、实质性、建设性讨论”。
“坦诚、实质性”就是说讨论得很彻底,大家是敞开天窗说亮话。“建设性”就是指有沟通总比不沟通强,但也仅仅只是讨论,并没有实际成果。指望这样一次会谈,能让双方关系出现改善,是不太现实的。目前中美关系的现况就是双方都在努力去“避免冲突”的发生。这实际已经说明中美关系很糟糕,而不是说中美关系要马上改善。
热脸贴冷屁股,老战狼王毅外交史上最尴尬一刻。 pic.twitter.com/U8nHW51Be0— 新闻调查 (@xinwendiaocha) August 29, 2024
去年布林肯(Antony Blinken)、耶伦(Janet L. Yellen)、雷蒙多(Gina Raimondo)接连访华时,舆论上还有比较多的“谈妥”声音,不少人还抱有幻想。但显然,即使是去年11月的旧金山会晤之后,中美关系也没有出现任何改善的迹象。双方的沟通,都只是在避免冲突发生,美国也并没有改善中美关系的诚意。美国是一边嘴巴说要“负责任地管理中美关系”,一边是对中国各种制裁,拜登在今年5月还对中国新能源汽车加征关税,以至于欧盟和加拿大都在跟风效仿。
沙利文在记者会上,其实已经说得很直白,拜登政府一直寻求跟中国接触沟通,只是为了避免冲突发生。沙利文是这么说的,“两国关系仍然是一种竞争关系,我们需要负责任地管理这种竞争。”沙利文还说“与中国的竞争不一定会导致冲突或对抗,关键是通过外交进行负责任的管理。”
沙利文一提中国就是PRC,very clear,very good
pic.twitter.com/A97RBoz6PU— 梁突突 (@majiajia_) August 31, 2024
美方这个思路是一以贯之的。就在沙利文访华的前夕,《金融时报》披露了过去一年,中美两国外交高层在维也纳、马耳他和曼谷的三次密谈详情。据报道,美方的诉求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一个是要求中方承认并接受由美国重新定义的中美关系。拜登上台后,把中美关系定义为系统性竞争对手,既然是对手,那就必然会有相应的打击措施,比如在各个领域发起制裁。美方认为,不论是维护所谓基于规则的国际秩序,还是确保美国的领先地位,这种制裁都是合理的,恰当的。- 新闻来源于其它媒体,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
原文链接
原文链接:
目前还没有人发表评论, 大家都在期待您的高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