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期: 2024-09-05 | 来源: BBC中文 | 有0人参与评论 | 字体: 小 中 大
尽管中国从多年前起便大力投资非洲,但在疫情后的经济衰退中,很多非洲国家陷入债务危机;在中国与西方关系紧张之际,北京也亟需非洲国家在台湾等问题上呼应中国。
与此同时,数据显示,俄罗斯在入侵乌克兰后在非洲的存在度降低,尤其在军售方面,而中国正在快速赶上。https://t.co/8eIZ7rfB5U — BBC News 中文 (@bbcchinese) September 5, 2024 2024年“中非合作论坛”(FOCAC)峰会于9月4日至6日在北京举行,非洲多国元首抵达北京参会,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将于5日出席峰会开幕式并发表主旨讲话。
中非合作论坛成立于2000年10月,非洲共54个国家中的53个是论坛成员,唯一没有参加的国家是与中国没有外交关系的斯威士兰。此后每三年举行一次,交替在中国和非洲举行。
2021年的峰会在塞内加尔举行,由于疫情的关系,习近平以视频方式出席。此次会议是自2018年后,中国和非洲领导人们时隔六年再次共处一室。
过去六年,中国虽然在“一带一路”框架下大力投资非洲,但在疫情后的经济衰退中,很多非洲国家陷入债务危机;中美关系不断恶化下,中国亟需非洲国家在台湾、香港、新疆等问题上呼应中国;同时,俄乌战争后,俄罗斯在非洲的存在度降低,尤其在军售方面,中国快速赶上,成为对非洲军售的主力。
这些变化下,中非合作论坛召开之际,BBC中文梳理中国在非洲存在感的变化和挑战。
“一带一路”与基建
在中文社交媒体上,一个博主开车环球旅行,在非洲的一段道路上,越开越熟悉,从路牌的配色,护栏的样式,甚至“路感”,都与在中国开车如出一辙。再往前开,他发现了一个中国建筑队,在未完工的路段继续作业,他们互相递烟,中国工人说,已经来了三年,就是不断修路。
中国在非洲的存在感,最显着的就是各种基建设施,或是延展的道路和桥梁,或是高耸的体育场和医院。
在中非论坛开幕前夕,中方发布了《中国—非洲国家共建“一带一路”发展报告》2024版蓝皮书,其中列数中国在非洲的基建成就——“目前,中国企业已在非洲各国累计参与新建和改造铁路超过1万公里、公路近10万公里、桥梁近千座、港口近百个、输变电线路6.6万公里、骨干通讯网络15万公里”。
其中比较受瞩目的项目有,肯尼亚蒙内铁路、埃塞俄比亚至吉布提亚吉铁路;肯尼亚内罗毕快速路(即“国门道”)、刚果(布)国家1号公路;尼日利亚莱基深水港、喀麦隆克里比深水港;几内亚苏阿皮蒂水利枢纽工程、马里古伊那水电站、赤道几内亚吉布劳水电站等。
这些项目大多在“一带一路”倡议的框架下实施,它们颇受非洲国家青睐不无缘由,中国不仅提供全套的技术和工程基建服务,还通过国有银行进行贷款,合同不附带诸如尊重人权之类的干涉性条件,而这一切都以极高的速度推进,往往在非洲领导人的一个任期内就可见成效。
塞内加尔前总统阿卜杜拉耶·瓦德公开表示,与世界银行讨论、谈判和签署一份合同需要五年时间,而与中国政府搞定这些只需三个月。43个非洲国家签署的“一带一路”倡议中的基础设施项目平均耗时2.8年,约为世界银行或非洲开发银行所需时间的三分之一。
中国与非洲的贸易更是屡创新高,中方数据显示,去年中非贸易额达2821亿美元,连续第二年刷新历史峰值。
面对非洲时,中国成为最积极的自由贸易倡导者——中国对原产于27个非洲最不发达国家的98%税目产品实施零关税,与34个非洲国家签署了双边促进和保护投资协定,与21个非洲国家签署了避免双重征税协定。
但是如果仔细梳理中非之间的贸易类目,中国主要进口石油和矿产等原材,出口各类制成品。伦敦外交智库查塔姆研究所(Chatham House)亚历克斯·维恩斯表示,“中国一直被指责向非洲市场倾销电动汽车,而这是中国出口新型尖端绿色技术的一种方式。”
维恩斯说,最初,中国的重点是从非洲进口尽可能多的原材料,以便生产出出口到世界各地的商品。比如,中国借给安哥拉大量资金用于基础设施建设,以换取石油供应。这些项目也为中国人提供了就业机会。安哥拉一度有超过17万名中国工人。
中国将其在非洲的投资描述为“双赢”。
伦敦大学亚非学院教授和中国研究院主任曾锐生则表示,中国在非洲完成的建筑项目为当地人民带来的好处很少,这引起了不满。中国公司大多是自己带工人来,并没有为当地提供多少就业机会。“还有一种感觉是,他们雇用当地工人从事工作条件恶劣的工作”。- 新闻来源于其它媒体,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
原文链接
原文链接:
目前还没有人发表评论, 大家都在期待您的高见